【牢记嘱托 奋进水利】谋远行策护鄱湖——行走湖区看鄱阳湖治理与保护
阅读量: 来源:中国水利报 时间:2023-12-19

北通长江,南纳五河,鄱阳湖像个巨大的葫芦系在万里长江的“腰”上。过水性、吞吐型、季节性的特点,使得这个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在丰枯两期呈现“洪水一片,枯水一线”的极大反差,而且近几年水域面积差越来越大。

谋长远之势、行长久之策、建久安之基。鄱阳湖治理与保护必须笃行不怠,久久为功。“强化流域水工程统一联合调度,加强跨区域水资源丰枯调剂,提升流域防灾减灾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的殷殷嘱托,让江西人民更加坚定信心,持续推进鄱阳湖防洪工程建设,精心构建鄱阳湖水生态安全保障体系,着力寻求破解鄱阳湖水资源配置难题的路径,让赣鄱大地永葆安澜、生态和谐。

1_副本.jpg

持续推进鄱阳湖防洪工程建设

“防洪能力越来越强”

家住在庐山市蓼南乡蓼池村76岁的张涂林近来一颗悬着的心放下了,“家门口的堤防修好了,心踏实了!”

让他放心的是南康堤。“以前这全是泥巴路,堤防单薄不扛事,洪水一来,淹了一片,1998年的水有齐腰深哎!”回忆往事,他仍心有余悸。

在鄱阳湖区,记者听到有很多关于洪水的记忆。在刚完成除险加固的共青城市浆潭联圩,王鑫指着一道水印,“2020年水到这了。”顺着他手指位置,记者看到那水印离圩堤就几公分。在刚完成灾后水毁修复的永修县三角联圩,熊金华抬起左脚踩了踩地,“2020年,这里被洪水撕开了一道口子。”

鄱阳湖是南方饱受洪水之苦的最主要地区之一。作为长江最大的通江湖泊,长江进入下游前最后一个“调蓄水池”,长江下游江淮、太湖流域的水安全屏障,保障鄱阳湖的防洪安全极端重要。

堤防,是抵御洪水的第一道长城。”江西省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办公室堤防处处长陈云翔告诉记者,从1986年开始,江西就针对环鄱阳湖堤防建设运行管理方面暴露出来的短板,坚持问题导向,与时俱进,持续提质升级,建管并重。先后实施了鄱阳湖治理一期,二期第四个单项、第五个单项、第六个单项工程,建设内容涵盖堤线加固、险工险段除险、防汛通信预警和工程管理系统建设、应急防渗处理等方面。

“除了加固堤防,还有‘平退工程’。”陈云翔继续说,“平退工程即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包括单退和双退。单退是退人不退田,低水种养,高水蓄洪。双退是退人又退田,自然还河、还湖为水域或滩涂。不与水相争,给湖区洪水更多的‘伸展’空间。”

空间大了,高度就下来了。陈云翔举了一个例子。2020年7月,鄱阳湖区防汛抗洪压力巨大,为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启动单退圩堤分蓄洪水,单退圩有效降低了鄱阳湖水位25-30厘米。

“能主动进洪的,还有蓄滞洪区。”陈云翔话音刚落,车到了余干县的康山蓄滞洪区项目部。只见五辆卡车正在搬运土方,三台挖机奋力挥舞着臂膀,一幅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

“蓄滞洪区是用于非常情况下主动进洪,吸纳超量洪水、削减洪峰的。”一个叫何岸的小伙子热情邀请记者到项目部坐坐。跨进门,就看见了一张图。图上清楚地标注了鄱阳湖区康山、珠湖、方洲斜塘和黄湖四个蓄滞洪区的位置以及总蓄洪面积(506.19平方千米)和有效蓄洪容量(25.36亿立方米)。何岸说,“目前已全部开工,正在抢抓建设。”

“水库调蓄洪水、重点堤防抵御洪水、平垸分洪、蓄滞洪区蓄洪。”一个清脆的声音插了过来,带着眼镜的敖跃飞说,“确保鄱阳湖湖区防洪安全,江西建立的是一个多层次、多举措的综合体系。”得益于这个绵密的防洪工程体系,江西实现了大涝之年无大灾的目标。

为了瞄准新时代湖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防洪安全保障的新要求,2023年,江西还启动了鄱阳湖区46座重点圩堤达标与提质加固工程工作。“届时鄱阳湖重点圩堤标准将由4级提升到2级,防洪能力越来越强。”陈云翔说。

此外,记者了解到,江西还对五河尾闾地区进行全面治理,2023年五河支流治理项目共开工建设50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开工建设56个,重点涝区建设也正加快稳步推进。

2_副本.jpg

持续打造鄱阳湖水生态安全保障体系

“水越来越好了”

落日时分,记者到达九江濂溪区的芳兰湖。熔金渡日,晚风吹荡起层层涟漪,三五成群的游客在湖边散步,不时拿起手机记录。

“以前可不是这样的景象哦!”九江鄱阳新城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公园管理部经理潘伟强颇为感慨。

原来,这个与鄱阳湖只一坝之隔的芳兰湖,未进行治理前被“切碎”成一千多个小池塘,用来养殖,养殖污水直排鄱阳湖,严重污染湖区水质。

困局,破局。拆除围汊养殖、建污水处理厂、整治入(芳兰)湖上游河流水系、加密河长日常监管和巡河,濂溪区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终于“鱼塘变景区”。

与芳兰湖隔湖相望的永修吴城镇,正在举办第三届鄱阳湖国际观鸟季活动。在观鸟点常池湖,摇曳的芦苇中,候鸟不时翩跹,俨然一幅“夜来徐汊伴鸥眠”的景象。

带着草帽的王小龙指着眼前白色水鸟说:“这是东方白鹳,很珍稀的鸟类。”话音还未落,他飞快地跑到水边,捡起湖面上漂浮的一个瓶子,“我除了是护鸟员,也是这段湖的湖长。”

吴城镇镇政府的郭国雷介绍,像王小龙这样的湖长,他们这里还有很多很多。“扛牢巡河护湖责任,加密巡湖频率,加强涉湖问题整治力度。每年来此入冬的候鸟数量越来越多,来此嬉戏的长江江豚也越来越多。”语调里颇有些得意。

行走冬日的湖区,记者确实看到有密密麻麻的候鸟在湖中洗羽,也听到湖区百姓讲起关于江猪(长江江豚)的有趣故事,还知道了“鲥鱼、刀鲚”等名词。

鄱阳湖是长江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像长江旗舰物种江豚有半数生活在鄱阳湖。“这其中非常关键的原因是鄱阳湖的水好。”江西省河湖长制工作处处长邹崴边说边带着一行往望湖亭走,“我们湖区有省市县乡村五级河湖长,有日巡、周巡、月巡、季巡、年巡,有‘河湖长+检察长’‘河湖长+警长,是一个纵横左右岸、联通上下游的巡湖组织架构责任体系。”

王小龙,只是万万千千湖长中的一个,那个捡拾垃圾的行为,也只是千千万万个呵护湖区环境举措中的一粟。

登上望湖亭后,邹崴递给记者一个望远镜。透过高清晰的镜片,看到的虽是清瘦的湖面,却也是清爽的湖岸线和干净水面。邹崴说道,这样的清爽与江西他们持续开展‘清河行动,清理‘四乱’活动、依托河湖长制工作平台,持续开展鄱阳湖专项整治行动、启动生态鄱阳湖流域建设十大行动,推动幸福河湖建设有很大关系。

“今年围绕湖区工业污染 、城乡生活污水、河湖水域、船舶港口污染、破坏湿地和野生动物资源整治、入湖排污口、饮用水水源保护、河湖水域治安整治工作等14个方面对鄱阳湖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鄱阳湖的水越来越好了!”邹葳笑着说。

持续优化鄱阳湖水资源配置

“到时候鄱阳湖的压力会小很多”

“哎,你不知道,鄱阳湖近年来有一个大的危机。”在九江市共青城江益镇栗坂村,共青城市农业农村水利局党组成员查海华叹了口气,“干(旱)!”

不等记者问,查海华便说起了近年的情况。鄱阳湖是一个季节性的湖泊,高水是湖,低水是河,是它的典型特征。近些年来,受全球极端天气影响,鄱阳湖进入枯水期时间提前,枯水期时间延长,干旱问题非常严重。“就去年(2022)年,我们这100多天没有下雨。对面的都昌第二水厂,需要10台泵机同时伸入湖中,开启三级提水模式才勉强保障居民正常的生活用水。”语气里满是心疼。

在交谈中,记者还得知,2023年鄱阳湖汛前一个月内出现了水位低于7米以下的现象,这是以前没有过的。不仅如此,2023年鄱阳湖最高水位也是历年的最低。

眼见为实。记者使劲踮起了脚尖,往湖里瞧了瞧,确实没有水。目光所及是一片长满苔草的“草原”,湖底的泥巴是干的。

“那你们用水怎么办?”记者忍不住问。

“看那儿。”查海华指着高处的一座水厂,“这是今年9月份完工的一座10万吨的水厂,从鄱阳湖区的柘林水库引水,能满足50万人用水,解决长期困扰我市供水不稳定的隐患。目前覆盖共青城6个乡镇(街道)共22万人,是环鄱阳湖水资源配置工程的重要一环。”

同行的江西省总工程师许盛丰摊开了一张地图。柘林水库在西,鄱阳湖在东。江西计划投入326亿元,以现状供水工程体系为基础,按照“开源节流并重、大中小微并举、挖潜新建同步、时空均衡配置”的思路,优化环湖区域水资源配置。

“充分利用环鄱阳湖山区柘林水库等水库优质水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向长江中游城市群南昌、九江、上饶等环湖区供水,建成后可满足1200万人的用水需求,到时候鄱阳湖的压力会小很多。”许盛丰说。

宏观布局,微观落子。环鄱阳湖水资源配置工程已列入江西省政府批复的《江西省水网建设规划》和江西省水网先导区建设范围,南昌片建设必要性分析和九江片建设经济性分析专题研究报告已编制完成,环鄱阳湖水资源配置工程规划方案和相关专题研究正在深化展开……为了安澜、生态、和谐、幸福的美好愿景,鄱阳湖治理将在高水平保护上下更大功夫,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坚实支撑。

(来源:中国水利报)

江西省水利科学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