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厉风行,创新之声远播
——记2022年江西省“最美科技工作者”雷声
阅读量: 来源:综合办公室 文:秦璐 图:周 王莹 、余佳 时间:2022-05-30

颁奖现场

明亮的光柱聚焦一个个挺拔的身影,如潮的掌声拍打出一份份真诚的赞誉。5月28日下午,2022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江西主场活动在南昌举行。

会上,发布了2022年江西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单,为20名2022年江西省“最美科技工作者”颁发证书。江西省委常委、副省长任珠峰代表省委、省政府,向获得“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的同志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向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并向全省科技工作者发出倡议书。他说,江西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了全面建设“五个一流”“六个江西”的奋斗目标,并把创新江西放在首位。新形势新任务,对科技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为科技工作者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舞台和良好机遇。

次第播放的最美科技工作者专题宣传片中,第一个站上领奖台的领奖者名字尤为响亮,他就是来自江西省水利科学院的水利科技工作者雷声,寥寥数语的颁奖词勾勒出他的形象:“雷厉风行,创新之声远播;山洪无情,人间有爱。你是水利科研攻关的“排头兵”;你是山洪灾害防治的“领跑者;你是科技服务民生的践行者;你竭尽所能,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功立业 。”

“荣誉的获得,离不开省水利厅的坚强领导和省水科院的全力支持,凝聚了团队多年的心血和汗水,我只是有幸成为团队的一员。”雷声感慨道。

image007.jpg

雷声获奖发布词

(一)水利科研攻关的“排头兵”

作为一名水利科研工作者,雷声恪守科学道德、树立良好学风,面向科技前沿、江西水利重大需求和人民生命安全,扎根我省防洪抗旱研究和科学普及工作20余年,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断攀登。

坚持奋战在科研一线的他,把论文写在赣鄱大地上,科研产出硕果累累。他先后主持课题40余项,发表论文40余篇,著作6部,获专利10余项,软著20余项,登记科技成果15项。作为第1完成人,2020年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21年有望打破记录再获一等奖,成为连续两年蝉联一等奖的全省第一人。此外,他还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水利部大禹奖1项,赣鄱水利科技特等奖1项(排第1)、一等奖3项,各类厅级科技二三等奖近10项。

由于思想政治坚定、科研能力突出,他入选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曾获首届江西省直青年五四奖章,多次获省水利厅优秀共产党员、党务工作者。他带领科研团队面向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用科技服务民生,在防洪抗旱研究领域开展了大量科研课题,取得了大量成果,在实践中培养了一大批骨干人才,成为全院科研攻关的排头兵,近5年仅省科技进步二等及以上奖项便收获达4次。所在集体曾被授予国家和江西省“青年文明号”;他任支部书记的党支部成为全厅首个获评为首批“省直机关工委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

(二)山洪灾害防治的“领跑者”

山洪猛如虎,是最主要的自然灾害灾种之一,严重威胁山丘区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发展,江西省是我国山洪灾害影响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据统计,1991~2006年全省年均因山洪灾害死亡高达91人,约占洪灾死亡人数的80%;2006年7月,台风“格美”造成全省26人死亡,59人失踪。民众苦其久矣。

忧民之所忧,便要解民之所患。雷声抓住全省实施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国家山洪灾害防治项目的机会,凭着敏锐的科研嗅觉,锁定山洪灾害风险防控为科技攻关方向潜心研究15年,他带领团队先后完成相关课题20余项,克服了国内外无现成技术标准、无可借鉴经验等困难,开展了大量研究,极大地推动了工程与非工程结合的山洪灾害防治技术进步。

image009.jpg

雷声率队开展山洪调查

这项成果广泛应用于水利、应急、气象、自然资源和公共卫生等行业,为全省94县1330乡镇10765行政村3485万人口提供全面技术支撑服务。全省每年因灾死亡人数大大降低,年均死亡从91人降到11人,降幅88%,单位防治区死亡人数远少于全国和周边省份,防灾减灾效果显著。

江西省山洪防治项目领先全国3年,为国家项目的实施提供了示范。中国水利学会组织夏军、徐祥德院士等权威评价认为“成果技术难度大、原始创新突出,实现了山洪灾害风险防控重大技术突破,对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具有显著作用”。“高峰时,省水科院信息所、农水所和洪图公司三个部门有近百人参与其中,同事们都非常努力!成果的取得是我们全院共同努力的结果。”雷声说道。

“追求卓越、坚持不懈”的科研精神在雷声团队中接续传承。团队进行一轮又一轮方案讨论,一次又一次地沟通协调进度,一番又一番的调查研究。高强度、高专注,那年,这支年轻的队伍创造了单位加班的记录,连续123天没有周末。为获取准确的山洪灾害调查数据,项目组成员从2014年起,连续多年长期奋战在山洪频发的一线,足迹遍布全省1万余个行政村、3万多个自然村,因山区偏远,交通落后,出差条件极为艰苦,经常需淌入一米多深的河流中测量数据,为确保工作进度,甚至高温酷暑的天气,也坚持深入一线。高峰期,项目组成员付佳伟、刘业伟、杨培生等平均每年出差200天以上,最多的跑过2800多个自然村。

image010.jpg

2019年该项目获江西省迄今唯一的赣鄱特等奖,2021年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也是全国首个山洪领域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image012.jpg

获奖后和省委书记、省长等领导及在昌院士合影

(三)把论文写在抗洪一线的“战斗员”

洪涝灾害是我国发生频率高、危害范围广、影响最严重的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死亡、经济损失各占自然灾难的75%、40%。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湖区人口与耕地均占全省约20%,年粮食产量占比1/4强,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地区GDP占比近30%。由于雨量充沛、地势低洼,鄱阳湖来水受长江和江西五河影响,长期以来洪涝灾害的发生极为频繁,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发展。

1998特大洪水之后,雷声紧密结合鄱阳湖洪涝灾害防御现状,围绕防汛应急抢险的迫切需求,在一大批科技计划项目的支持下,联合省水文监测中心、中铁水利设计院和中国水利水电科学院等单位,带领院智慧所、水工程安全所和建材所等部门同事多学科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和集成攻关,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建立的洪涝灾害风险防控体系在逐年应用的基础上不断成熟,洪灾防御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image014.jpg

现场收集相关资料

以多年水利投入为基础,这项成果在鄱阳湖历年洪水中得到广泛应用,实现因灾死亡人数和经济损失大幅减少,防灾减灾效益显著,并得到江西省水利学会组织的国内权威专家高度评价,系列成果先后荣获省赣鄱奖等厅级一等奖2次,二、三等奖5次。

2021年,为鼓励科研人员针对新冠疫情防控和防汛抗洪抢险等重大急需的公共安全风险防控领域开展应急攻关和成果应用,省科技奖励办取消以上领域成果申报的一些限制,即上两年获奖项目第一完成人不得作为本年度第一完成人再次申报省科技奖。


image016.jpg

雷声厚积薄发,抓住机会,牵头申报的鄱阳湖洪涝灾害防御成果从全省400多个提名项目中再次脱颖而出,有望打破记录再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成为连续两年蝉联一等奖的全省第一人。

(四)水利科研工作者的“接线员”

image017.jpg

省科协授奖现场

作为江西省水利学会秘书长的他在中国水利学会、省科协、省民政厅及挂靠单位江西省水利科学院的领导和关怀下,紧紧围绕全省水利中心工作,狠抓学术交流、水利科普、成果评价和奖励举荐,办活动、出期刊、募专家、勤服务,使学会的工作有声有色。为促进江西省水利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水利科技人才的成长和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近三年来,学会主办、承办和协办了包括中国水利学会年会、中国(国际)水务发展论坛、鄱阳湖保护与发展论坛等大型学术活动10余场。打造赣鄱水利大讲堂、江西水利大讲堂等云讲座平台,针对基层水利需求,开展直通基层水利,科技服务面对面的利民讲座,吸引观众近万人次;重点推介了“节水总动员”“坔宝大救援”等全国有百万级影响力的水利科普产品,辐射影响覆盖全国各省份;积极组建了近200人的专家库,为学会开展水利科技成果评价会、赣鄱奖评审等科技工作提供了坚强后盾。

学会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现已登记个人会员1000余名;将国内外公开发行技术刊物《江西水利科技》升级为全年编辑出版双月刊,为学术论文交流提供了平台,受到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一致好评;重视规范学术行为,建设良好学术风气。

在水利科技成果评价会议中,确保学会出具的科技成果评价实事求是、科学民主、客观公正、注重质量,规范了成果评价流程并入选省科技厅第三方评价机构目录;制定了严格的“赣鄱水利工程奖”“赣鄱水利科技奖”奖励细则,设立的赣鄱水利工程奖引导全省重视工程质量管理,得到了社会高度关注;评选的赣鄱科技奖励成果连续4年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学会始终牢记初心与宗旨,用心做好科技服务,开展帮扶工作,持续做好人才举荐工作,发挥“智库”力量,为我省水利科技事业作出贡献。

因成绩突出,学会在2017年就获得了“全国省级优秀水利学会”称号,被省科协授予2021年工作综合考核优秀(全省仅10家)。

(五)科技服务民生的践行者

image019.jpg

江西是个农业大省,干旱频发,几乎每年均有局部阶段性农业干旱发生。深知“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他从2008年开始,带领团队针对全省农业干旱现状和干旱发生特点,建立了南方丘陵区适用于水田等耕地的缺水度模型、旱地缺墒模型和农业旱情遥感监测模型,研发了全省农业旱情研判系统,提升了农业旱情研判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并主编了《南方丘陵区农业旱情研判技术实践》,有关成果获赣鄱一等奖2次。

他主持的暴雨洪水模拟计算课题,研发的计算网站运行14年来,免费计算工程1.9万座次,一次工况计算速度从2~3天减少到1分钟以内,深受用户欢迎,广泛应用于水利、交通、市政、采矿等行业。项目先后获省农科教三等奖、赣鄱二等奖。

他参与创建了江西省水库大坝安全评价体系,对水库大坝安全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项目先后获省农科教一等奖、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将遥感技术应用到江西水利和鄱阳湖监测,先后获赣鄱一等奖和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完成了水权分配模型设计,对江西省乃至全国取得了积极影响,成果先后获大禹三等奖、赣鄱一等奖。

时刻站在科研一线的他,防汛抢险也总是冲锋向前。多年来,雷声积极参与一线防汛抢险,2020年防汛期间,他发挥专业优势,白天巡堤处置险情,晚上组织同事们撰写鄱阳湖洪水科普文章,发布的单退圩、圩堤修筑史、蓄滞洪区、圩堤抢险深度原创文章,发布在江西省水利学会上,引起了国内学者和主流媒体的关注。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雷声和科技工作者们携手奋进着,他们把论文写在祖国的江河中、刻在赣鄱的大地上,写在那些夙兴夜寐、朝乾夕惕的岁月里。攀登!攀登!这些科技工作者们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坚持“四个面向”,在科研征途上不住地攀登。他们相信,唯有最坚决的攀登才能成就最有力的支撑!支撑起江湖安澜的期许,支撑起“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信念,支撑起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堤坝”,支撑起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重任,支撑起科技报国的使命与荣光!

江西省水利科学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