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封由九江市柴桑区江洲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出的防汛“家书”在全网刷屏,在外游子纷纷回乡支援抗洪抢险。然而,还有这样一群迅速驰援的“逆行者”,他们同样第一时间闻“汛”而动、向险而行,日夜奔赴于巡堤、查险、处险的路上。当前,虽然防汛应急响应等级已降,但水位还在警戒线以上,他们仍顶着烈日坚守在防汛一线,“时时放心不下”是他们的工作常态,“水不退人不退”是他们的真实写照。
他们,就是省水科院派出的第20批次防汛专家七组,作为目前我省水利系统唯二仍坚守在防汛一线的专家组,那一抹抹“水科蓝”“党员红”,与他们的如磐坚守、挺膺担当交相辉映,成为防汛大堤上最靓丽生动的一道风景。
烈日下的坚守,“水科蓝”护江河安澜
“7月11日上午,我带队赶赴九江市柴桑区江新洲,与我院防汛专家六组交接后,开始了为期8天的驻堤防汛抢险技术指导工作。”省水科院防汛专家七组组长杨晓华告诉记者。作为长江流域第三大居住岛,江新洲岛四面环水,全长41.36公里的江新洲大堤给防汛带来巨大压力。这41.36公里,就是杨晓华他们负责的责任堤段。
复勘险情处置情况
查看当地巡逻人员的巡查记录
每天早上7时许,他们就沿着这长长的堤防开始巡堤查险,一天下来要巡堤3至4次。在中午太阳最烈的时候,他们依然坚守在堤防上,高温下,他们的衣服经常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现在江新洲的洪水依然在警戒水位以上,水位下降较慢,所以我们仍不能掉以轻心。”连续数天在烈日下辗转作战,虽然十分疲累,但杨晓华和他的组员们却没有一丝抱怨,“防汛抗旱是我们作为水利人的天职,发挥我们的专业和技术优势更是身为水利科研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越是处在退水阶段,思想越不能放松,要更加警惕阳光灿烂背后的风险隐患,省水科院防汛专家们始终绷紧防汛这根弦。连日来,他们头顶烈日、脚踩泥泞,踏遍江新洲堤每一处险工险段,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这一抹“水科蓝”的身影。复查各处散浸、渗漏险情,指导堤脚积水、泡泉处置,他们有条不紊、一丝不苟。“看到你们来了,我们就安心了!”当地群众朴实的话语和放心的笑容是对他们最大的认可,也是他们在烈日下坚守的不竭动力......
堤防上的担当,“党员红”践初心使命
如果初心有颜色,那一定是“党员红”。科技为民情怀,一直是省水科院最鲜明的底色。此次省水科院派驻江新洲的防汛专家七组,他们都有一个特殊身份——既是防汛专家,也是一名普通党员。他们以自己的担当作为在防汛一线当先锋、践初心、亮身份,让党旗在防汛一线高高飘扬。
指导巡查人员险情处置
深夜查看险情情况
有着28年党龄的杨晓华,此次是第一次作为组长带队参加防汛工作。“能被选派为防汛专家组长,我感到责任重大、使命在肩,同时也会担心自己经验不够。”谈到此次防汛经历,杨晓华谦虚地表示。为了更好地支撑防汛抢险工作,在待命期间,他每天都会翻阅学习《堤防防汛抢险手册》,并下载查看其他专家组的防汛工作日志,研究险情处置方法,切实将“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转化为“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
在此次防汛工作中,杨晓华作为组长和老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也得到了组员们的纷纷肯定。“组长作为省大坝安全管理中心的技术骨干,他对堤防建设和管理的情况十分了解,经验丰富,让我在实践中学习到很多,也得到许多启发。”防汛专家组七组成员王志超告诉记者。
同样作为一名党员,王志超和另一位组员贾磊也已是防汛老兵了。参加过2020年鄱阳湖流域超历史大洪水防御的他们,这次又有了新的不同感悟。“防汛虽然艰辛,但身处其中,我感受到的是组员们严谨认真的专业精神、团结协作的水利人情感和牢记党员身份的担当作为,这不断激励着我。”贾磊表示。而此前一直从事鄱阳湖洪水模拟预测研究的王志超,此次最大的感触则是“要将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群众需求相结合,更好地做到险情早发现、早处置。”
护江河安澜、守万家无虞,如杨晓华、王志超和贾磊一样的防汛专家在省水科院还有很多很多,他们在防汛一线践行初心使命,用自己的担当和奉献筑起坚不可摧的“安全堤坝”。
炎炎烈日,滚滚热浪。7月18日,省水科院第21批次防汛专家十二组又奔赴在了去往防汛一线的路上,他们以风险等级虽降,但责任不松、标准不降、力度不减的优良作风,牢牢抗住天职,向夺取防汛最后胜利吹响冲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