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里挑灯看虫,梦中捞藻辨草---生态所东江源采样小记
阅读量: 来源: 刘小佳 时间:2020-04-20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2020年水科院新闻稿\4月\20200419夜里挑灯看虫,梦中捞藻辨草---生态所东江源采样小记.files\image001.jpg

生态所东江源水生态采样

作为院生态研究所的新人,第一次出差便是去东江源采样。本次调查与采样主要是水体及底泥理化环境、浮游藻类、浮游动物、底栖动物、水生植物、鱼类、水体及底泥微生物,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测定。采样行动由所总工戴国飞带领几名年轻力壮的骨干队员共同开展。出差伊始,我的心情非常愉悦,毕竟,在人间的四月天里,能够逃离办公室的束缚,回归大自然,与和煦的春风为伴,与明媚的阳光共舞,与清澈的江河合唱,岂不美哉?然而后面的一切,打破了我踏春的美好畅想,这不是踏春,这是“渡劫”。也许正是这样的辛苦与历练,让它成为我珍贵的记忆。

河滨泥路大混战

团队一行人驱车600公里,来到赣州定南县。为了寻找一个合适的采样点(能够同时满足打水样、捞底泥、看水草的需求)一次次查看,就像勘察地形的勘察员,实在找不到好下河的地方,我们就变成攀岩高手,用绳子绑着人和树,来固定身体,以便下水打捞浮游植物和底栖动物。近期下过雨,岸边的泥路非常湿滑,我们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但依然抵抗不了“大自然的力量”,第一个采样点就有两位同志摔倒,屁股上都留下泥土的“黄金印记”。摔倒后的我们没有气馁,总结经验,科学分工,通力协作,走过了九曲十八弯的山路,趟过泥泞,我们终于收获了跨度三个县的16个东江源采样点的样品。

菜市场里显神通

为了调查东江源的鱼类生长情况,项目组派出小分队奔波于各个菜市场,当然,我们没有被菜市场的叫卖声吸引注意力,而是仅仅把目光锁定在摆小摊的卖鱼贩身上,我们像侦探一样辨别哪些人的鱼可能是东江源的野生鱼,不断询问种类与名称,当然,过程并不顺利,卖鱼人见我们问东问西,又不出手买鱼,都觉得我们渔业局来抓捕卖野生鱼的“坏人”,都挥手让我们离开,不愿多言。我们转念一想,如实告诉他们自己是开展鱼类调查的项目,来市场了解情况,终于,鱼贩们放下了戒备,热心地告诉了我们除了草鱼、鲶鱼等常见鱼类,还有七星鱼、鲳鱼等种类,极大丰富了我们的资料。

宾馆厕所看小虫

从早上八点就一直在山路奔波的我们,吃完晚饭又是晚上八点了,饭后等待大家的不是休息和放松,而是一堆堆的河沙和烂泥。为了作业方便,我们集中在宾馆的厕所,将泥沙一遍遍冲刷后倒入托盘,弯着腰用镊子拨开样品,睁大眼睛、擦亮镜片,挑出只有几毫米的各类小虫:红线虫、小蚂蟥、小螺丝、小虾等,工作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一抬头,已经深夜十二点多,而我的腰,已经直不起来了,想起第二天还需要早起,发现原来不需要手机也可以秒睡。

这是很累但是很快乐的一次出差,摔跤让我感受到泥土的芬芳,捞藻让我体验到水的律动,合作让我体验到团队的力量。让我们把人生当做一场修行,把工作当成旅行,愿生态所大家庭的旅行永远精彩。

江西省水利科学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