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好人榜】别样“莎莎” ——记水资源水环境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付莎莎
阅读量: 来源: 时间:2015-12-25

没看资料,没见付莎莎本人,我们都以为他是“女人”,因为他的名字“付莎莎”听起来是极具女性色彩的。而见到他本人,我们才知道,这是一位戴着厚厚眼镜,身着格子衬衫、休闲裤,有着爽朗笑声的理学男博士。

付莎莎在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已经五年了,虽然有两年他是在水科院读的博士后,正式工作也不过三年,但是作为院里“1515人才工程”重点培养对象之一,作为院里的骨干成员,作为水资源水环境研究所为数不多的博士之一,他并没有以这种“高姿态”懈怠工作。短短三年中,他已经主持了江西省水利厅重大科技专项,并成功实现跨国合作,他还成功撰写并成功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两项国家专利,一种用于农村污水脱氮除磷的人工湿地组合基质及其制备方法,另一种用于农村污水脱氮除磷的多级串、并联人工湿地系统,并完成了多项科研报告。

鄱阳湖,这颗镶嵌在赣鄱大地上的明珠,其浩瀚的水域牵动着无数水利人的心,付莎莎也是其中一个,他想了解这片水域更多,更想好好保护这片水域。20097月,江西省水利厅迎来了一批特别的客人,他们是由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组织,澳大利亚环境、水资源、遗产与文化部(DEWHA)、澳大利亚国际/海外发展署(AusAID)和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官员、专家联合组成的澳大利亚科技考察团。他们看中了鄱阳湖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希望能与水科院一起就鄱阳湖水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合作研究。鄱阳湖水生态环境,一直是江西水利的工作重点,而随经济发展导致的环境问题也心系着众多水利人的心。江西省水利厅孙晓山厅长出席并主持召开了中澳科技合作项目座谈会,杨丕龙副厅长陪同考察团实地考察了鄱阳湖,双方经过初步磋商,就鄱阳湖水生态环境问题达成了开展科研项目合作的初步意向。这一合作意向的达成,让许多对鄱阳湖有着特别情愫的水利人都跃跃欲试,一直肩负着水科院科研项目重任的付莎莎作为首选人物加入其中。这次项目科研意义重大,任务也异常艰巨,是水科院首次跨国合作。这,注定是一段艰辛的旅程。

“虽然那时候想到了可能会面临许多问题,但真正做起来的时候却发现远远比想象的更多。”回忆起那次合作付莎莎百感交集地说道。首先是语言的交流问题。与老外频繁语言交流,对这个读了这么多年书的理学博士来说也是头一遭。“好在付莎莎操得一口流利英语”,旁边的同事胡久伟笑着和我们说道。而付莎莎摇了摇头说,“我们学的都是书本上的日常交际用语,很多专业术语还是很难准确表达。”比起语言这一块,更令付莎莎头痛的是澳大利亚人非常“西式”的办事方式,“他们做事都是一板一眼的,在观念上与我们还是有较大的差距。”对此付莎莎颇有感触。澳大利亚人讲究的是锱铢必较,对许多不必要过分较真的问题也常常狠抓不放,但是为了更好地进行科学研究,他和同事们还是积极配合,一面尽量说服自己适应这种工作氛围,一面尽力地去与老外沟通交流,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由于是跨国合作,常常需要出国考察取样和检测,但这其中有些样品过不了航空安检,只能通过海运,来回一折腾,有时得耗上两个多月的时间才能到达,这一来,耗损大量时间,拖延研究进程;二来,也打乱了研究循序渐进的过程,等样品一到就得让研究人员加班加点。可是,经过付莎莎团队的努力,他们迎难而上,最终克服了这些不利因素。

时间总是会馈赠那些不断努力进取的有心人。最终,经过中外专家的强强联手,他们的首次国际合作取得了巨大成功。通过X射线衍射、X射线荧光、伽马光谱、阿尔法光谱等方法对工矿业废渣的矿物学、地球化学和放射性化学进行表征,并通过藻类生长抑制毒理试验、水蚤静水毒理试验、海洋弧菌发光毒理试验以及全元素分析,建立了工矿业废渣渗滤液的环境毒理学特征数据库;根据工矿业废渣对营养元素的吸附截留能力以及环境友好性,建立了工矿业废渣用于水环境修复潜力的评估体系。         

“这次合作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付莎莎笑着跟我们说道,“总算没有辜负领导对厅里首个国际合作项目的厚望”。

“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还是比较适合从事科研事业”付莎莎谈起自己的科研之路说道。然而这一条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记得2009年刚到水科院的时候,付莎莎是院里出了名的“神枪手”。连续好几个项目书都被批准了,一年也就批准那么几个项目书,还都是这个刚来的付莎莎的。这让同事们私底下经常开玩笑说他百发百中,在一片夸赞声中,付莎莎自己也有些飘飘然。“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刚来就给了好几个开门红,以后一定是阳光明媚,我当时是这么想的。”付莎莎笑了笑,摁灭了手中燃尽的烟头。在这一片大好的形势下,2011年,付莎莎鼓足了劲,一年拟好了五本项目书,而这一次的结果却令他大跌眼镜,居然一个都没有被批准。说好的“神枪手”呢?说好的百发百中呢?面对这样的结果,付莎莎有些懵了,这对于专心搞科研项目的他可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面对这样的打击,甚至在一段时间内,付莎莎几乎都没有斗志可言,想着要不自己就这样平平庸庸地过下去吧,以后也别拟什么项目书了。可这样平淡的日子一天过去了,付莎莎还觉得没什么,一个星期、一个月过去了,付莎莎就有些坐不住了,他总觉得心里空荡荡的,好像丢失了什么。经过一番思想挣扎,付莎莎决定站起来,决定重新燃起这份斗志,用他的话来说就是“知耻而后勇”。他首先请教了以前科研项目的前辈,试图找出项目通不过的症结所在。前辈告诉他:“你的项目涉及太杂了,专注于某一领域的研究才能寻求突破。”付莎莎想想也是,自己一味地追求量而忽视了质,在许多自己并不是很熟悉的领域也冒冒然地去申请。在前辈的指点下,他改变了自己杂乱无章的研究方向,开始向单一领域寻求突破,加上自己勤奋的工作和乐观向上的心态,终于,20135月,他修改后的项目被采纳了。这一次成功的欢畅来得比以往更舒坦,因为从这以后,他也清晰地看清了自己的希望之路。

“科研,有时候真的需要一点疯狂。”付莎莎感触颇深地说道。曾有一次,他一方面为了完成科研任务,另一方面不想自己的思路被外界打断,竟然在办公室连续工作了36个小时,饿了就去门口吃点东西,吃完继续回来工作。这种状态下的付莎莎几乎不与任何人交流,整个人像着了魔一样。“我脑子里在想东西,同事们经常说我走路两眼都是发直的。”付莎莎说道。不过,每当项目做完,付莎莎经过简短的调整,还是很快恢复到那个乐观开朗的付莎莎。不过有时候他也很感慨,会感觉从实验室出来之后,世界都陌生了,不知今夕是何年。

“平日工作以科研为主,多数是在室内,我也十分热爱这份工作,选择这份工作从没有后悔过。”付莎莎谈起他的工作一脸笃定。时间流转,付莎莎对科研工作的热爱却不曾减退。迎着当前水利大发展的契机,他先后主持了江西省水利厅科技项目“鄱阳湖水利枢纽对赣江尾闾水环境影响研究”,建立了赣江尾闾一维、二维水动力、水质数学模型,对比研究赣江尾闾在现有的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调度方案下主要污染物(COD, NH3-N, TN, TP)的扩散、迁移、转化规律,这些在业内都属于比较先进的科研成果。并且,他和他的团队还开发出研究区域内水流、水质数字交流界面,预测了鄱阳湖水利枢纽建成后不同的调度方案和不同污染负荷条件下,赣江尾闾水环境变化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水环境保护对策措施,展示了水科院的科研实力,对水科院的建设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走上这么一条科研之路,付莎莎也是有着自己独特的情缘。在上高中的时候,他就对环境保护和环境工程十分感兴趣,他觉得这些将会是未来的趋势,他渴望自己能为环保事业贡献一份力量。因此考上大学选择专业的那一刻,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环境工程专业。在青岛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就像个知心好友陪伴着他,度过了本科和研究生的学习生涯,他对环境工程也从相遇到相知。他还想了解的更多,想为环境工程做更多,于是经过不懈地努力,他如愿考上了中国科学研究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开始了他的博士求学生涯。

2009年,博士毕业之后,他看到江西省开始进行第一批高水平人才引进计划,“回家乡去”--这是付莎莎看到这个公告的第一想法,他仔细查看了招聘的几个单位,最后眼睛聚焦在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经过层层选拔,终如愿以偿,进入了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水是生命之源,水环境问题关系着人类生存的命脉,在大学研究生期间,付莎莎就一直在关注这个问题。在站期间,他完成了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对流域水环境的调控研究”以及江西省水利厅科技项目和江西省科技厅对外科技合作计划资助的中国-澳大利亚科技合作项目“鄱阳湖非点源营养元素截留研究”。 2011年,从博士后工作站出站的付莎莎,开始了他科研攻关的新征程。出站后,他毅然决然地留在了水资源水环境所。而有趣的是,在刚入所的时候,他第一个接手的项目就是有关“地下水”方面的,而他所学的专业知识和这个项目几乎没有关系,不过一向有着深究精神的他,还是为此项目做足了功课,也是从这开始,他与水利之缘缔结了更深的缘分。

      坚实ang科研工作科研工作是科研    科研工作是一项十分繁杂的工作,付莎莎每天平均要在办公室和实验室待上十几个小时。工作需要充足的专业知识,还需要超凡的耐心。

    “我这个人喜欢开玩笑,但是能很快地进入工作状态”,付莎莎谈起工作时笑着跟我们说道。生活上的付莎莎是个随意乐观之人,而工作上却是一个“别样”的莎莎,如走火入魔般痴迷。每次接到任务,他总是第一时间来做,并且尽心尽责的出色完成任务。“学了这么多知识,现在院里领导对我这么好,我没有理由不好好工作”。

好一个“莎莎”,别样的付莎莎 。

个人简介

付莎莎,男,汉族,江西新余人,198110月出生,高级工程师,理学博士。现在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水环境研究所工作,主要开展水环境数值模拟、固液界面吸附解吸机理、农村水环境修复和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等方面的研究。2013年荣获单位“1515人才工程”青年骨干称号,曾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SCI 1篇,EI 2篇,中文期刊2篇,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项,国家发明专利受理1项,完成各类科研报告10余本。

主要荣誉奖项:

2009年,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9年起,主持江西水科院第一次跨国合作项目,并取得一种农村污水脱氮除磷的多级串、并联人工湿地系统的国家使用新型专利授权
2013
年,荣获单位“1515人才工程”青年骨干称号

2013年,荣获 “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先进工作者”称号

江西省水利科学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