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好人榜】风雨建基路——记鄱阳湖模型试验研究基地建设处管理主任曾宇军
阅读量: 来源: 时间:2015-12-25

进入新世纪以来,历任江西省水科院领导苦心经营,深谋远虑,一直想把江西水科院打造成一个全国一流的省级水利科学研究单位,构想建设一个一流的科学研究平台。终于,2009年,这个构想付诸实践。可是要建设一个大型的水利科学实验平台,毕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谁能担此重任呢?思来想去,单位劳务服务公司中的一个人再合适不过了--曾宇军。从1985年开始,曾宇军在江西水科院成立的劳务公司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已经十多年了,为人踏实,工作卖力,把单位劳务公司搞得红红火火,业绩一年比一年好,业务能力不说,管理方面更是颇有心得。

当领导动员要求曾宇军参与鄱阳湖模型试验研究基地(以下简称基地)的建设时,曾宇军着实经历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最后,他主动放弃了单位劳务公司的工作,承担起领导指派的重任,挑起了基地建设的重担。

2009年,项目经政府批准以后没多久,曾宇军就到共青城负责基地的前期准备工作。但是,一切好像都不那么顺利。基地建设首先是选址,当时正值骄阳似火的8月,为了选到最好的建设地点,他亲自陪同来自河海大学的专家严宗民教授一块地一块地的考察,天天如此,走遍了每一个待选地址,那个时候天气真的是很热,每次我们出去都像洗了个桑拿回来,衣服都被汗水湿透了。曾宇军笑着说道。选好地址之后,马上就要开工了,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了。这块地,政府之前已经批给了南昌大学做建设用,而南昌大学又坚决不做退让,没有办法,他们只能另选他处。还没开始工作,曾宇军就感受到了主持这个项目的巨大压力。

实际建设之前,曾宇军和他的同事们只有一份省水利厅批示同意建设鄱阳湖模型试验研究基地的文件。但是,在实际建设中,还有许多程序要走,比如要当地土地局批地、要得到当地规划局的支持等等。把这些相关部门的手续一一办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据曾在基地工作过的吴高伟介绍,光是办手续他们就花了近四个月的时间,但曾宇军从来没有扛着水利厅的大牌子要求当地政府部门给与特殊照顾,他坚持按照流程踏踏实实地做。每天别人一上班,曾宇军一行人就在别人单位门口等着,研究他们的办事流程,到最后,相关部门的一些人都被曾宇军的毅力感动了。

2010年,正式开工之后,困难又摆在了曾宇军的面前。要建设新基地,原址上许多工厂、农田、住宅都要拆掉,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会大大影响工程的进度,延误工期。尽管当地政府部门已经极力配合,该赔的赔,该拆的拆,但矛盾还是不可避免。经常有原来的居民、工人来闹事阻工,要求赔偿,有时候严重的甚至会使用暴力。

有一次,正在南昌开会的曾宇军突然接到来自基地的电话,电话那头说基地的施工人员和当地的居民打了起来。听到这个消息,曾宇军坐不住了,立即驱车赶回基地。回到基地虽已是傍晚,但基地里还有一大群人聚集着,有维持秩序的警察、不依不饶的居民,还有理直气壮的工人。

赶到现场的曾宇军停下车子,就径直走向了人群。原来,早上挖掘机师傅施工的时候,把原来当地居民种的菜给挖了,人家非要赔偿。而施工人员则认为这块地政府已经赔偿过了,而且事先通知过居民把地里的东西收走。但是当地居民觉得地里的东西是他们的,工人们就不该挖掉,而且工人们挖掉之后也不该把菜吃了。双方互不退让,最后,居民叫来一些亲友阻止施工,工人们气不过,和他们打了起来,最后连派出所的警察都来了。好在没有人员受伤,要不然事情就更难解决了。曾宇军感叹道。

仔细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后,曾宇军决定照市场最高价赔偿菜农,并严厉处罚挖掘机司机。最后事情得到解决,没有给项目施工造成更大的影响。

但这件事后,曾宇军一直苦思冥想,如果每个人都来这样闹一天,光是处理这些纠纷就已经焦头烂额了,更不要说保质保量按时完工了。后来,曾宇军吸取教训,每次遇到钉子户,总是先心平气和地和他们交流,安慰他们愤愤不平的心,再谈赔偿事宜。如果不掌握技巧,和这些钉子户硬碰硬,只能两败俱伤,谁也得不到好处,曾宇军颇有体会地说。

后来,他和相关部门提出一个准则,依法拆迁,友情操作。周围拆迁户拆下来不用的砖,可以卖给他铺地。附近居民对施工有什么意见,也可以直接去他办公室提,只要能做到的,曾宇军都会尽力满足。按制度办事,再搞好周边关系,施工纠纷等问题果然迎刃而解。

为更好地实施对项目部的科学管理,曾宇军立足长远,专门制定了《鄱阳湖模型试验研究基地项目建设管理办法与规章制度》,借鉴企业管理上的工作经验,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不断摸索创新管理模式。他特别建议成立了善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把基地公司化运作。首先明确基地的建设目标是建成国内一流的水利科研平台,把目标作为公司的关键绩效指标,建立起关键绩效指标数据采集、汇总的流程,并进行定期的绩效考核,将考核结果与薪酬体系对接,按照规定进行奖惩,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近几年,基地的效益水平直线上升,行业内的知名度也大大提高。

还有几年我就退休了,我希望在这几年里我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推动基地更进一步发展。曾宇军说:我们必须要以科学实验为重心,依靠科研成果、科技进步将基地建成一个国际性的先进试验基地。说到这里,他信心勃勃。

从开始筹建到现在,曾宇军始终坚守在岗位上,五年如一日,不曾有过半点懈怠。刚开始的时候,我们都是和工人们一起睡在工棚里,条件非常艰苦。不过,那也是一种经历,只有这样体验一下,才知道要怎样更好地创造基地的工作生活条件。如今,曾宇军很重视基地的基本设施建设。他要求刚刚建立的单位食堂一定要保证职工伙食的安全、卫生。他说只有把人伺候好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才会有保证。但是,因为这里地处郊区,除了工作,基本没有什么业余生活,即使生活条件正在改善,许多年轻人还是不愿意留在这里工作。

目前,基地有科学实验、学术交流、教育基地、景观参观四个主要功能。基地靠近鄱阳湖外湖,环境优雅,是安心做科研的绝佳之地,基地实验设施完备,既有室外模型,又有室内试验场所,现在水科院大多数科研项目的实验都会放在基地来做。最能代表基地建设成果的还是那个最大的室外试验模型,它把鄱阳湖水域附近所有河流、支流等水资源状况都按照一定的比例模拟下来,对试验人员研究鄱阳湖附近水利状况,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全国许多水利工作者都慕名前来参观学习,基地经常承接举办学术交流会议。如今,已有13名院士以及无数的专家学者曾参观过基地,大多数人都对基地的建设赞不绝口,都认为基地的建设必将为鄱阳湖的水利科学研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201011月,正常上班的他,突然觉得头晕目眩,看很多事物都模糊不清,他不得不去了医院。据他回忆道,这病很折磨人,有一段时间,我看天花板就是一直转的,工作也安不了心。医生最初诊断曾宇军颈椎有问题,但经过治疗却仍不见好转。后来,被迫转院之后才确诊为“耳石症”。这可足足耽误了我一年的时间啊,基地里工作又停不下来,只能强忍着眩晕去工作了,有次差点从楼上掉下去。当时很多人都劝他好好休整一段时间,这点小病算得了什么呢?他总是这样说。

在空闲的时候,曾宇军喜欢看书,从而增加自己的相关知识。有一次,忙碌了一天,准备休息的曾宇军偶然地拿起了一张桌上的施工设计图,虽然对电路设计不是很熟悉,但就是看着不对劲,觉得能设计得更好。所以,他加班研究有问题的电路设计图,最后他发现原来是高压线和低压线的安排方式不合理,本来可以用高压线的地方,却用了低压线,不仅造成了更大的电量消耗,更增加了用低压线的成本。第二天,他去请教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事后,专家告诉他,这个建议至少节省了60万元的成本。这次之后,曾宇军越发渴望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他抓紧点滴时间,一边查找各种书籍资料进行学习,一边走访业内人士,虚心请教有关专家,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就想为基地建设提供更好的服务。只要得到大家的认可,我就知足了,有时候幸福感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曾宇军淡淡地笑着说道。


个人简介

曾宇军,男,汉族,江西南昌人,19623月出生,1982年参加工作,大学专科学历,工程师。现任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鄱阳湖模型试验研究基地建设管理处主任,鄱阳湖模型试验研究基地项目部副主任兼办公室主任。从选址之初,他就切实参与到中国最大的湖泊物理模型--鄱阳湖模型试验研究基地的建设之中。

主要荣誉奖项:

19891991年,荣获江西省水利厅“优秀团干”称号

2009年,荣获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特殊贡献奖”

2010年,荣获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先进个人”称号

江西省水利科学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