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好人榜】“第一”专业户——记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许新发
阅读量: 来源: 时间:2015-12-25

        未见到许新发之前,就从好多人那里听说:许新发是院里第一个二级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百闻不如一见,见到之后,更让我们惊讶的是他拿的第一远不止这些,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当时最年轻的学生、江西省水利厅直属单位第一个研究生、省水利系统第一个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全省最年轻高级工程师的纪录保持者等等。纵观许新发的水利生涯,这么多第一的背后是许新发无数次的坚持和努力。

1980年,武汉水利电力学院迎来了一批新学生,这些学生中有一个人叫许新发,当时只有十五岁,但直到校长在开学典礼上特别点出来,他才知道自己原来是本届学生中最小的一个。校长在大会上特意鼓励他:年龄小,并不能说明你一定比别人强,在学校,努力学习才是最重要的。年少的许新发深受鼓舞,大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临近毕业,大家都在等分配工作,许新发也在等,但身边的老师同学们都建议他去读研究生,没有什么概念的他心想:反正还年轻,多学习一点总是好的。努力准备了一个假期,许新发不负众望地考上了武汉水利电力学院的研究生,又学习了三年。

1987年,研究生毕业的许新发本来被分配到江西省水利厅工作,但是去水利厅报到的时候,被告知水利厅下属单位水科所需要人,叫他先去水科所报到。就这样他来到了水科所,也就是如今的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一座老旧的建筑物,被毛坯墙围住,墙头上长满了杂草,简陋的办公室里只有一个办公桌和一个火炉。时隔27年,第一天报到的场景,许新发仍然历历在目。那时候,夏天只能摇纸扇,冬天取暖烧火炉。所以一到冬天,许新发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生炉火。许新发笑道,那时候年轻,条件什么的都不怎么在乎,大家吃住都在一起,根本没有什么要求。

但是许新发的到来可是给所里增加了不少话题。那时候,读过研究生的少之又少,而在水科所工作的研究生更是从来没有过。所以,许多同事都很好奇这首个研究生到底是怎样的,有什么过人之处。而许新发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许新发真正大显身手是从1989年开始的。跟随所里的老职工积累了两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后,许新发开始真正负责起项目的实际建设。上世纪90年代初,江西奉新县的水电站参差不齐,水利资源浪费严重,境内十七座水库水电站,大多年久失修,使用效率低下。当地政府决定充分利用当地水利资源,优化水库水电站的使用效益。江西水科所农水研究室接下了这项工作。作为主要承担人的许新发对这个项目印象颇深。第一次去奉新,是跟所里的老同事去的,坐了一天的汽车,赶到奉新又累又饿,只能自己去当地水利局食堂吃饭。而住的招待所条件更是简陋,几个来自天南海北的陌生人住在一间房子里,又脏又乱又吵。白天跟着室主任一个一个水库跑,晚上还没法好好休息,许新发感叹说,还好那时候年轻,换做是现在肯定没法坚持下去。所里老同事带着去了一次后就不再亲自去了。有时候,许新发在水库上一呆就是十天半个月,而水库又大多在深山老林里,大大小小17个水库间来回跑,调研、测量等等工作全是自己做。有时,还要在招待所里加班整理资料。这样的生活断断续续地持续了两年多,最后许新发和他的同事们交了一份完美的答卷给当地政府。他们对奉新水库水电站的优化调度,大大促进了奉新水利和水电站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十几座水电站运作起来,成功解决了全县的用电短缺问题而在此期间,许新发和同事们也写出了许多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论文,为全国范围内的水库水电站优化调度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也就是这个项目,1992年,他们获得了全省水利系统的第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奖。1993年,年仅28岁的许新发因为工作成就突出被破格评为高级工程师,是当时全省最年轻的高级工程师,这个记录至今没人打破。

       他是一个喜欢挑战的人。2003年,许新发震惊了所有的同事,已经是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的他竟然要去武汉大学读博士。许多人都不明白为什么,就连他自己也讲不出个所以然来,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他想挑战一下自己。他真的去了,虽然那时候工作很忙。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和学习压力,他每天白天工作,晚上加班看书。功夫不负有心人,2008年,他如愿获得了工学博士学位。

    2011年,作为副院长的许新发开始负责起鄱阳湖模型试验研究基地的建设、科研及基地管理工作。3年多来,他习惯了南昌和共青城之间的往返,习惯了每星期最多只能回家一次的分离,也习惯了基地冷清夜晚的陪伴。

跑工地,盯现场,许新发看着控制中心、综合楼、专家公寓、模型试验大厅一砖一瓦地建起来,从室内暖通到室外监控再到景观绿化,每一个环节他都亲自过问,不放过一处疏漏。为了规范管理,他提出建立三会、日巡、一审制度,每周一次监理例会、项目专题会,每期一次市场考察及询价后的分析核算初审会;项目部领导和施工管理及技术质量处每天至少一次到施工现场进行巡查;凡涉及设计变更、增加工程量、资金使用和其它重大问题,都必须集体研究并按程序书面呈报总指挥部审批后再组织实施。在制度化、科学化的管理下,基地工作团队迅速进入工作角色,效率大大提升。依托现已建成的湖区模型平台,由他主持的“三峡工程运用对鄱阳湖水位及水流特性的影响”、“鄱阳湖水利枢纽对江湖关系的影响”等科研项目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果,将为鄱阳湖水利枢纽立项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年轻时为了援非,他曾去了非洲两年多,而现在人到中年的许新发为了工作仍然常年驻扎在共青。共青虽不比非洲遥远,但妻儿他依旧照顾不到。身在共青挂念妻儿,好不容易回家一趟他又放心不下正在做的项目、正在建的试验大厅。有时一个电话召唤,刚到家的他只能与家人作个简单告别又重返共青。有时他开玩笑说自己有两大扫荡孤寂的法宝,一个是基地夏日的蛙鸣,一个是把基地打造成高端水利科研平台的梦想。梦想灼烫,足以驱散一切清冷。

    1994年,中国海外工程公司承担了援建非洲的项目,需要一批优秀的水利技术工作者前往毛里塔尼亚支援非洲建设。那时候还不到30岁的许新发,年轻有干劲,专业技术能力强,理所当然的被省水科所推荐为合适人选。

    许新发回忆说:刚听到被推荐去非洲援建,其实还挺兴奋的,但很快就开始纠结去还是不去了。兴奋是因为之前一直在国内工作的许新发,很想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虽然是去非洲,条件不怎么好,但仍可以见识一下。但是,家里怎么办?女儿才三岁,妻子又在医院工作,经常要倒班、上夜班。许新发很清楚单凭妻子一个人是肯定没法照顾女儿的。事业和家庭使他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

在纠结当中,许新发和家人说了这件事。出乎意料的是家人的态度很明确,只有一个字。妻子很赞同他趁年轻多去外面闯荡一番的想法,告诉他不要把家庭当作负担,孩子可以让父母过来照顾。家里不用操心,大胆地去,许新发对妻子的这句话记得很清楚。得到了家人的支持,没有了后顾之忧,许新发满怀期待的跟随施工队前往毛里塔尼亚。毛里塔尼亚地处非洲西部,属热带沙漠气候,天气炎热干燥,常年干旱少雨。当地人以畜牧业为主,对农业知识没有太多了解,对水利技术更是一窍不通。许新发一行人的工作就是帮助当地建设新农场,修建灌溉渠,教授农业水利技术。

虽然去之前想过非洲的条件可能会很苦,但真没想到会那么苦!许新发说,刚到毛里塔尼亚,一下飞机的第一反应就是:完了,估计回不去了。当地的气温长期维持在四十多度以上,而且日照时间很长,以致于走在路上都烫脚,必须要不停的抬脚才能不被烫伤。此外,毛里塔尼亚炎热的气候以及落后的医疗条件还导致传染病盛行。在那里时刻都有感染疟疾、霍乱等传染病的可能,生命健康不能得到确切的保障。

在非洲援建的两年里,许新发一行人集中住在工地临时搭建的板房里。语言不通、不同的宗教信仰是他们和当地人之间交流最大的障碍。当地信奉伊斯兰教,有好多严格的教规,最痛苦的是他们不吃猪肉,不喝酒,这可把许新发急坏了。虽然当地人不要求他们入乡随俗,但是当地根本没有这些东西卖。所以许新发说,在非洲最想念的就是逢年过节能去大使馆吃一顿猪肉,喝点啤酒,然后再往家里打个电话。

为了便于和当地工人交流,许新发不得不学习一些简单的土语和手语,其实就是跟别人比画传达意思。那时候,我们跟当地人说话都是手、脚、嘴一起用,想想都好笑,俩人都指手画脚的,好像说的对方都能听懂似的。许新发想起来就哈哈大笑。非洲的日子虽然很苦,但是许新发坚持了下来,两年多的时间里,他们倾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荒芜的地方建成了农场,把各类水利设施都建设好,很好地完成了任务。直到1996年,项目工作接近尾期,许新发才回国。我是比较幸运的,没出过什么事,但是我的一些同事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他们有好多感染疟疾的,在那地方生病可不是好治的,要不是我们有随行的医生,死在那都有可能,许新发感慨道。而回来之后,五六岁的女儿已经不认识这位又黑又瘦的父亲了。

跟在非洲比,国内的工作那都不叫苦,许新发说起援建非洲的那两年艰苦岁月,一切仿佛就在昨天,历历在目,滔滔不绝。

 科研是立院之本,我们是科学研究院,没有科研成果,就算赚再多钱也没用。这些年来,许新发始终没忘记科研工作才是自己的本职。而他在科研上取得的成果,是许多人无法企及的。

1、主持承担的水利部948”项目《多波束水下测量超声仪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广泛应用于我省长江干流九江段、长江口、赣江、抚河等部分水域,共完成数百平方公里的水下地形测量任务,曾成功监测打捞事故沉船。

2、主持承担的江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重大项目《万安水库实时调度方案研究》,针对万安水库实时调度中的几个关键问题,提出了主汛期和后汛期万安水库调度方式。其中调度函数的研究和应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获得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3、主持承担的江西省水利厅科技计划重大项目《抚河流域初始水权分配研究》,在我国整个南方属首创。

4、主持承担的江西省水利厅重大水资源科技项目《江西省水量分配方案研究》在抚河流域初始水权研究试点的基础上,开展全省水量分配技术方案的研制工作,为全省水资源实现定额管理、总量控制提供前提条件,积极推进了水权制度建设,获得大禹水利科技三等奖及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5、作为技术负责人,他承担起我省国家公益性行业(水利)科研专项经费项目三峡工程运用后对鄱阳湖及江西五河的影响研究,项目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赣鄱水利科技一等奖。

6、主持的中澳合作科技项目,承担了省水利厅首次国际合作重大科技项目,在利用本省工矿企业废渣为基质建立农村污水处理湿地技术上有重要创新,并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

上面这些,只是他众多成果中的一部分。他的能力、他的努力、他为江西水利科学技术研究和水利科技管理的进步和创新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可见一斑。

许新发,“第一”专业户,让我们好生敬佩。 

个人简介

许新发,男,19659月生,籍贯江西会昌,中共党员,1984年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水动专业本科毕业,1987年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水文水资源专业研究生毕业,2008年博士研究生毕业,工学博士学位,现为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级)。1992年,负责的《奉新县十七座水电站联合优化调度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先后承担省部级及水利厅科技项目数十项,取得不少国内先进或领先的成果,有数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取得较大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首批入选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是江西省水利科技的学科带头人之一。

 主要荣誉奖项:

1991年,荣获水利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

199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二)

1993年,荣获江西省农科教突出贡献奖一等奖(排名第一)

1993年,被评为中国水利学会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

1994年,荣获水利厅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一)

1997年,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8年,被评为全省水利系统优秀中青年科技工作者,省级抗洪英模

2003年首批入选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才

2005年,荣获首届江西省青年科学家提名奖

2006年,荣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2007年,获水利部大禹水利科技三等奖

2013年,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出版学术专著《江西全省水量分配方案研究》一部

江西省水利科学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