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好人榜】巾帼英豪——记前江西省水科所所长王南海
阅读量: 来源: 时间:2015-07-13

初见王南海,是在今年的七月。她身着一件黑灰格子衬衣、深色长裤,鼻梁上架着一副厚厚的眼镜,洋溢着一脸亲切的笑容。她身材瘦小,步履蹒跚,却精神矍铄。坐在办公室的椅子上,她优雅地喝着茶。我们望着这位瘦小且有些佝偻的老人,很难想象,她曾经主持过省水利科学研究所(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前身,以下简称"水科所")的水工试验研究室,使研究室的课题研究工作从此跨入了鼎盛时期,并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我们很难想象,身为女性的她,是如何从一个普通的试验员成长为管理整个水科所的女所长;我们很难想象,如此瘦小的她经历过多次抗洪抢险,是1998年江西防汛抗洪一线唯一一位女专家,还被评为省"巾帼英豪"。

王南海,这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她的一颦一笑似乎都载满了岁月的痕迹。她亲切地与我们交谈,向我们娓娓诉说着她那富有着传奇色彩的水利人生,讲述着她奉献了大半辈子的水利故事。

王南海出生在江西南昌的一个"水利之家",父母均是毕业于武汉大学的高级知识分子,大哥和二哥在大学学习的都是水利专业。她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也许是受家庭氛围的熏陶,她也选择学习水利专业。

1964年,经过了江西水利电力学院系统的学习,她来到了水科所的水工综合实验室工作。

在水科所,从事水利科研工作的女性相对较少,而王南海是为数不多的一个。毕业后来到水科所的这十几年间,她不仅迅速成长为科研项目的带头人,还是全所科研项目的组织者、实施者、推广者之一。

水工试验研究室历史上获得的几个科技进步奖都是在她主持工作期间完成或立项的,她还在省级专业刊物上发表了多篇研究文章,并对本省及国内以往的水工试验成果进行了总结分析,就模型试验中历年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提出了可行的解决办法,得到了有关专家的较高评价。她的试验研究成果,为我省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了宝贵的设计施工方法,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迈向成功的道路,似乎总是荆棘丛生。虽然那时她从事的主要是试验工作,可是也少不了实地勘测的辛苦奔波。有时候为了做一个水工模型,去到一个偏僻的小镇勘测,在路途上就得耗费一个多星期。因为那个时候的道路大多缺少修护,因此去勘测的路途总是颠簸不停,有时候车子也会半路抛锚。王南海对我们说道:"我那个时候遇到了危险,都不敢向家里人吱声,不想让他们担心。"有一次,王南海为了赶项目课题,在路途中还不幸遭遇了翻车,她也被重重地从车里摔了出来,可她顾不了那么多,一心想着要去工地。她当时觉得自己手脚还能活动,就赶忙爬起来向工地走去。在仔细对工地进行查看之后,她才结束工作。回到南昌,心力憔悴的她感到浑身疼痛难忍,便不敢回家,住在了单位。王南海说道:"我当时要是回家了,让家人看到我这个‘死样子’,那我以后就不能这样拼命地工作了。”而几天后,刚巧水科所那时组织了一次员工体检,她才发现,她的肋骨已经骨裂。不知道那会是怎样一种信念支撑着她,可以忍受骨裂的剧痛,都要努力完成工作。

从事水利那么多年,王南海的身影不仅活跃在试验室、办公室,也常常活跃在与同行的交流、为科研成果推广奔走的各种场合。在这期间,她提出或者参与策划了200余项课题,荣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40余项,而在当时作为只有百余人的小科研所,她的科研影响无疑是备受瞩目的。她走江河、登堤防、访水库、查险情,努力和同事们一起齐心协力搞科研,先后研究应用了堤防射水造墙防渗、垂直铺塑防渗等技术,可谓连创佳绩。王南海之后又瞄准了江岸与堤脚的冲刷问题,为了整治好这一关键问题,她风尘仆仆行程数千里,两赴古城西安,又去水利部西北水科所,向老专家、老学者请教,引进了“四面六边透水框架群”新技术,同专家一起,由试验室研究很快推进到工程试验研究。这项技术成功应用于长江九江堤岸、赣抚大堤、鄱阳湖圩堤治理中,避免了江水直接冲蚀岸坡,还可以落淤造滩,对江岸的固脚守线非常有利。该项技术用于治理堤岸崩岸固脚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她的身影不仅活跃在江河湖泊,还活跃在广阔的田野。王南海曾经带领团队赴浙江,引进了“水稻薄露灌溉”新技术,并在奉新县赤岸乡试验示范推广。为了做好这一项目,她弱小的身躯顶着烈日在农村办班宣传,指导村民灌水排水,在她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取得了重要成果:2000亩水稻平均每亩年增产86.4公斤,节水102.7立方米;并连续几年大获成功,做到了使农民不花一分钱,节水增粮,这个项目也被列为本省“九五科技推广项目的重中之重。三年下来,在全省推广了1800万多亩。

说到十年所长路,王南海谦虚地说道:“在那个年代,国家对干部制度有了新的革新。而我们所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实行干部年轻化、知识化、革命化、进步化改革,因为这个政策我才当上所长的,其实我并没多优秀。”1985年,王南海在科研上取得的巨大成功与担任水科所副所长时的管理有方,无疑让她成为了最佳人选。

上任伊始,她的下属大多都是她的前辈,比她大十多岁的也不在少数,可想而知她身上所承受的压力有多大。王南海笑着说道:“我当所长,其实是一年递交一个辞职报告的。因为当所长大家都看着你,压力真的很大,非常的不自由。都是当时的书记一直劝我,让我当一年试一试,哪里晓得这一当就当了那么多年。”

繁重的工作以及莫名的压力也把她的身体压垮了。她不幸罹患子宫肌瘤,又因为误诊耽误治疗,工作压力大等诸多原因,她先后动过六次手术,后又患上心脏病、肝病、胆病等。对于这一点,她笑着说道:“病痛对我确实是一种折磨,但工作的时候我全身心都在工作上,转移了我的注意力!”累了难受了就躺一躺,或者吃点药进行自救,就这样,她带着伤痛始终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一心扑在所里工作上。

十年所长生涯中,她扛起了千钧压力,在迈入市场经济的新环境下,领导全体职工大力推进本所科技体制改革,在拓展业务、探索与市场经济接轨方面作了积极的尝试,同时也实现了水利科学研究成果大面积丰收。她根据水科所自身的特点,实行科研与创收并举,坚持科研促创收,以创收保科研的工作方针,拓展业务,开拓市场,先后成立了大坝安全监测中心、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地方电力测试中心等等。在向市场经济转型中,她还不断创新,创立有效的奖惩制度,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她培养了一大批肯钻研、懂经营的综合型人才,为水科所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她还成立了一个基础工程公司,这不但为部分科技人员找到了出路,而且已成为本所以创收保科研的主要经济支柱之一。水科所在她的带领下,经济实力十年内翻了三番,成为了当时水利厅直属单位中的首户。这期间,水科所完成课题研究154项,获科技进步奖36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使我省水利业在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方面有了零的突破。在93年全国水利系统科研院所绩效考核中,水科所在省级院所中取得了第三的好成绩。

1998年是江西水利史上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特大洪涝灾害,全省几十万军民众志成城,展开了一场与天灾抗争的大决战。在与洪水的奋勇搏击中,一大批水利专家亲临抢险一线,为防汛抗洪科学决策殚精竭虑,不辞辛劳地奋战在千里长堤。而当时身为水科所总工程师的王南海,就是其中一位,也是当年奋战在抗洪抢险一线唯一一位女专家,而且是一位随身带着自救药品上前线的女专家。

7月30日深夜,王南海接到省防总电话,知晓位于南昌新建县的恒湖农场堤段出现了严重脱坡,需要赶往现场进行指导排险。王南海二话没说,顾不上连日来的奔波劳累,拖着体弱多病的身体,携带着未服完的药物,穿着被戏称为“防弹衣”;用于挡雨遮寒的灰色夹克,踏着泥泞曲折的小道,就匆匆赶往现场。她来不及歇息,就赶忙指导抢险群众在堤上实施开沟导渗和削坡的措施,在她的技术指导下,险情终于得到有效控制。

而与此同时,王南海惊闻与她刚刚所在恒湖农场相邻的五七靶场堤段也出现了严重脱坡的现象,尽管省防总并未通知王南海去五七靶场排险,但是出于一种水利工作者的强烈责任感与使命感,她毅然决然地前去勘察。

五七靶场离恒湖农场的脱坡地段有1公里多,王南海走在温度已经不下38℃的大堤上,火辣辣的太阳在她的头顶肆掠,堤坝上阵阵热浪夹杂着浓浓的鱼腥味袭来。王南海到了现场,发现五七靶场的情况更为严重,脱坡长度达200多米,脱坡至堤顶形成宽达10公分的裂痕,裂痕垂直下陷最大处达30公分,内堤脱坡段整个都用塑料布进行覆盖,直观完全看不到险情。王南海从被洪水淹没的禾苗近堤段隆出水面的迹象以及堤顶的裂纹,她断定五七靶场所做的简单技术处理,没有从根本上控制险情。在五七靶场防汛人员的协助下,她掀起了一段盖布仔细观察,发现潜伏着渗漏、裂缝等各种隐患。如果这些隐患得不到有效防治,那后果不堪设想!心急如焚的她早已顾不得劳累的身体,而意识到了五七靶场的抢险力量完全不够控制险情,她焦急地立刻打电话向省防总汇报。但她还是不放心,顶着毒辣的太阳,她午饭都顾不上吃,在车上随便应付了几下就赶往了南昌,向省防总进行了更为详细的报告。

险情就是命令!省防总根据王南海的建议,立即调来支援力量对五七靶场进行抢险,经过四百余名军民连心协同作战,两个昼夜的奋战,终于保住了这段濒临溃决的圩堤,使数万群众和二十多万亩农田免受了灭顶之灾。当时有关方面的领导得知后,万分感激地说道:“多亏了你们及时抗洪抢险,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我们就要犯下不可饶恕之罪了!”

由于当时气温过高,王南海连续奔波抢险,加上感冒病情加重,心脏病突发,王南海最终还是病倒了。可她深知抗洪抢险意义之大,一想到如果没有及时抢险,无情的洪水将会吞噬着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她不顾随行人员的多次劝阻,短暂休息了一会,便又踏上了抢险之路。

8月2日的上午,王南海在恒湖农场抗洪抢险指挥部又接到了省防总的紧急电话,二十四联圩排舍夹堤段又出现重大险情!一想到曾经在三年前的汛期,保护过20万亩农田、6万余人口的二十四联圩曾经溃决,王南海顿时感觉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之重,她的耳边响起了斩钉截铁的声音:绝对不能重演1995年的悲剧!

面对眼前600多米严重的脱坡,王南海心痛不已,而经过常规的技术处理后,收效甚微。又联系几天前查看这里的情景,她很快得出结论:这是因为大型机械碾压、震动,而造成的细沙层沙体液化所致。她赶忙和水利技术人员交换意见,并及时向省防总领导提出了具体的诊治方案:禁止任何车辆在险段上通过,用人力代替大型车辆运输沙石料,填压塌陷。终于,在经过三千多名军民奋战三天三夜后,险情得到了合理的控制。而王南海却再次病倒了,高烧达到39℃。工作人员将她送回了南昌,她临走时再三嘱咐要及时勘测险情,随时保持联系,及时汇报抢险情况。不在大堤的那一晚,心心念念着险情的王南海彻夜未眠。

8月4日,病情稍稍好转,王南海又迫不及待地投入抗洪抢险之中,她赴九江,到长乐,出谋划策,使得所到之处处处化险为夷。连她自己也感叹道:“我就是命好,去的哪个堤都没倒,所以没有生命危险!”王南海以自己深厚的科技知识和坚持与疾病作斗争的毅力,使多条重点圩堤转危为安,她的精神也深深感染了周围民众。当她在恒湖农场病倒时,招待所的服务员得知病倒的是一位抢险专家,主动为她端来一碗热腾腾的面条。人们纷纷称赞她是抗洪抢险专家中的女豪杰,是战斗在抗洪一线的水利巾帼。而这些赞誉,以及后来王南海被评为“省抗洪抢险功臣“省妇女界抗洪抢险功臣“三八红旗手“巾帼英豪等称号,那绝对是当之无愧的。

如今的王南海已经退休多年,可以说很大程度地脱离了曾奋斗大半辈子的水利事业,但每当遇到水科院的领导向她寻求帮助时,她都绝对地慷慨相助。王南海现在在厦门的老年大学上学,她很满足现在这样简单而平静的生活,年轻的时候能够为工作尽职尽责,年老的时候能够静心养病,学学知识,含饴弄孙。她在不同的年华里,都在散发着她那“巾帼英豪”的独特魅力。

个人简介

王南海,1943年3月出生,1964年8月毕业于江西水利电力学院水工专业,先后从事过水力学水工模型试验研究、科研管理和技术管理,历任水工试验研究室主任、副所长、所长、总工程师。1998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主要荣誉奖项:

荣获“全省科技推广先进个人”光荣称号

荣获“科技成果管理先进个人”光荣称号

荣获“省水利系统优秀干部”光荣称号

荣获“省抗洪抢险功臣”光荣称号

荣获“省三八红旗手”光荣称号

荣获“省巾帼英豪”光荣称号

荣获科技进步奖共计3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江西省水利科学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