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好人榜】做了五十八年的水利人 ——记鄱阳湖模型试验研究基地总监理工程师刘国维
阅读量: 来源: 时间:2015-07-13

    2014621日,虽然阴雨连绵,但丝毫没有影响我满心的期待----前往鄱阳湖模型试验研究基地,造访已经年近80的刘国维老先生。一进入办公室,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个衣着朴素、笑容极富亲和力的老先生正在和同事交流工作的画面。他就是刘国维,举手投足之间,我们真正感受到了一个老一辈工作者的良好修养。

    1956年毕业于北京水电学校,同年被分配到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从事试验员工作,从此刘国维便开始了自己一生都为之奋斗的水利事业。

    一个安徽人,在北京上学,工作分配也在北京,他是怎么来到江西的呢?“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1960年,国家工程建设技术干部稀缺,刘国维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准备到湖北丹江口水库工作,但是在去的前夕,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刘国维有一个同学本来是被调任到黄河刘家峡水电建设工程局工作,但这个同学的爱人在湖北工作,因此他恳求刘国维和他调换工作地点。当时一腔建设祖国热血的刘国维,听到同学的这个情况后,心想“在哪不是建设祖国啊”,立马就答应同学的请求,调换到地处大西北的黄河刘家峡水电建设工程局工作。

    在刘家峡水电建设工程局工作了两年之后,刘国维又按照国家的安排,跟随两千多人的建设大军从西北来到江西,支援江西的中小型水库建设。这次之后,刘国维再也没有离开过。就这样,他在江西“支援”了一辈子,在江西建设了一辈子。

    年轻的刘国维,满满的都是干劲,一心想着为祖国建设做贡献,在哪儿就是哪儿,从来没有抱怨过什么。“我们那时候都很单纯,只要国家需要我们,我们就去干,不管条件怎么样,到了工地,埋头就是干,完成了一个项目,再去下一个项目。”回忆起年轻的时候,刘国维说他那时候从来没有觉得过苦,尽管有时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尽管每次都住在工地上临时搭建的毛竹房里。他们每天除了吃饭就是工作,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但是,令刘国维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那个时候的“风气”,每个人都鼓足劲,努力工作。“我其实很怀念那时候的氛围”,讲到这里,刘老先生停顿了一下......

    改革开放之后,一向只会埋头苦干的他们,遇到了职业生涯中最大的困难。之前,他们要做的就是完成国家交付的建设任务,但是改革开放之后,国家不再给他们分配任务,而是要他们自己去承建项目,这让他们这些长期奋战在建设一线的工人们很不适应,茫然而不知所措,“常年在深山老林里搞建设,我们哪里会懂得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刘国维笑着说。眼看着要无项目可做,他们随时面临着失业的危险。但也就是在那时候他们学会了推销自己,他们开始放下国有企业的架子,去揽工程项目,主动去和业主打交道,虽然有时候会碰壁,但他们从来没有放弃过。一旦谈妥,就认真做,“先把信誉和质量架起来”,这是他们一开始的策略。靠着之前的声誉和当时的努力,刘国维他们艰难前行,慢慢地步入了市场经济的正轨。刘国维说:“当面临一个生存危机或是其他更大的困难,尽自己一切努力,终于渡过难关之后的那种感觉,那种体会真的是一辈子都忘不了的。”

    1993年,58岁的刘国维从江西水利水电建设公司来到了江西水科所,想来水科所渡过职业生涯的最后两年。刘国维说他当时是这样想的,“施工工作很累,老了就有点力不从心了,水科所的工作相对轻松一点。”但是,那时候正赶上水科所正在搞一个监理公司。施工经验丰富的刘国维,去做监理再合适不过了,就这样他成为全国第一批监理工作者。监理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产物,是针对传统工程建设模式存在的问题,改革旧有的建设项目管理体制,提高投资效益和建设水平的一种兴起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新”职业。监理工程师根据法律代替建设单位对承建单位的工程建设实施监控,以确保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他对内向监理单位负责,对外向业主负责。

    做了37年施工工作的刘国维,对施工监控可谓是轻车熟路,可以说施工中每一道可能出问题的程序都逃不过他的法眼。但这毕竟是个新兴职业,他还是不敢掉以轻心,一有时间他就会去参加培训,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念。经过几次具体的实际操作,刘国维很快就上手了,但是这份工作并不比原来的施工轻松多少。监理工作也一样要下工地,也一样要一道程序一道程序地把关。不仅如此,监理还要负责制定可行的监理大纲,有大量的设计图纸要看,要承担更大的压力和责任。

    1995年,刘国维到了退休的年纪。退休之后,他没有选择和家人一起共享天伦之乐,也没有回到安徽老家落叶归根。他接受了返聘,选择继续奋斗在水利事业上。“领导、同事们期望我继续干下去,我自己身体也很好,也想继续干下去,我要接着干,一直干到80岁。”刘国维笑着说道,“儿子们都劝我不要干,但我长期习惯了这样一个人在外边工作的生活,平平淡淡,而且子女们都很独立,老伴也习惯了,我也干得很愉快”,一边说着,一边点起香烟,露出了得意的笑容。回到监理岗位上之后,刘国维连续担任了多个工地的总监理工程师,经常工作在偏远山区,但无论在哪个工地,他总是深入现场,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制定全面切实可行的监理大纲,认真检查每一道工序,严格控制施工质量。“质量就是生命,误差就是毒品,马虎就是犯罪。”这是他常常对施工人员说的。

    2010年,刘国维到鄱阳湖模型试验研究基地担任总监理工程师。“他为基地的建设倾注了许多心血”,和他一起在基地工作过的吴高伟说。刘国维刚到基地的时候,每天就坐在办公室里看设计图纸,一壶茶、一包烟,一看就是一上午。严谨细致的他仔细审查每个细节,设计不合理的就打回去重新设计,因此许多设计人员经常到他办公室里请教他。基地开工之后,他每天都坚持到工地上查看施工状况,敦促施工进展,有时还会给出一些施工方案建议。2012年,刘国维负责监理的基地湖区模型建设,取得了各方的一致好评。因为自己熟练的业务和强烈的责任感,他又被业主聘为技术顾问,负责工程的组织安排和技术把关。曾在基地工作两年的简鸿福说,刘老先生给他的感觉就是“一身正气”,跟他一起工作,满满的正能量。刘老先生虽然近80岁了,但他每天依旧工作八九个小时,每次快到工程验收的时候,他甚至还会加班,就连资料的编写他也要亲力亲为。

    如今,刘国维已经退休了20年,他又兢兢业业了20年。一般人到这个年纪,不论是身体上还是精力上都已经没法再继续工作了。但是,刘老先生依然精神矍铄,身子骨还很硬朗。他一直固执地认为是常年在工地的锻炼给了他强壮的身体。如今,工作已经是他的一种生活方式,而他也乐在其中。他自己也说,“许多人退休后,都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我也和他们一样,我的兴趣就是水利工作,所以我还在工作。”他们那代人既接受过传统的儒家教育,又深受党的教育培养。但是在刘国维看来,这两者并不冲突,他们都要求工作者要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忠于自己的事业。从事施工工作,忠于祖国的建设;从事监理,忠于业主的委托,这是刘国维一生都在坚持的,也是他最想对年轻人说的。

    刘国维说:“我打算明年就不干啦,我准备去上老年大学,专心练书法”。其实老先生刚退休的时候就曾这样想过,但是因为被返聘,所以只能搁置了。如今,老人想重拾这个计划,他自己打趣说:“写得好不好不重要,主要是陶冶一下情操,体会一下书法的‘静’”。但事后,吴高伟对刘国维明年就不干了的计划表示很怀疑,他说:“刘老先生已经做了一辈子的水利工作,他是那种准备要为党为国奉献一辈子的人,估计只要身体稍稍允许,他一定会坚持在岗位上的”。人生不到谢幕,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精彩。或许在别人看来,他有一个圆满职业生涯,但刘国维只给自己打了一个“及格分”。他虽然获得过无数次荣誉,但他从没有因为得奖而骄傲,他不断提醒自己“人贵自知之明”,奖励是别人的抬举,不能太认真。

    当我们快要走的时候,和刘国维同在一个办公室办公的基地管理中心主任曾宇军告诉我们,他很尊敬这位老工作者,他很想多照顾他,他说:“他就像是基地里的一面旗帜,只要他坐在这里,每个人都没有理由不好好工作”。基地的食堂里,大家有一个不成文的约定,只要老先生一去食堂,电视就会自动调到老人最喜欢看的体育频道,每次食堂里有馒头时,大家都会特意给这个吃面食长大的老先生留两个。

    风风雨雨在岗位上坚守了58年,他就像是一个“扫地僧”,默默地奉献,业务上他早已练就了一身的好“功夫”,而精神上他仍然坚持着自己从业之初的那个信仰:人生最大的意义,就是把自己贡献给祖国的建设。

 

个人简介

 


 

    1935年出生,1956年参加工作,施工、监理专家。1993年以来,一直在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监理公司从事水利工程监理工作,是我国推行监理制的第一批水利监理工作者。1996年他被评为“全国建设监理先进个人”,是当时全国水利系统2名获此殊荣者之一,连续多年被评为“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优秀共产党员”。

    主要荣誉奖项:


 

    1996年,荣获“全国建设监理先进个人”称号

    2011年,被授予“中国水利学会荣誉会员”称号

    2010年、2011年,荣获 “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2011年,荣获江西省水利厅“厅直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江西省水利科学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