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纳污承载能力研究
阅读量: 来源: 傅群 时间:2012-02-12

    本项目建立了鄱阳湖全湖水动力、水环境二维模型,通过水文和水质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验证;以五河为入流边界,拟建鄱阳湖水利枢纽为出流边界,研究了枢纽修建后鄱阳湖湿地面积、湖区水动力和主要水质指标的变化;结合所建模型和水功能区划等相关水环境标准,研究了枢纽运行前后鄱阳湖主要水质指标纳污承载能力的变化,结合区域实际情况,提出区域水污染防治对策。取得的主要成果有:(1)本研究开发了一维河网和二、三维多个水质指标的(C:N:P有机和无机化合物质)水质模型,并将水库枢纽调度模型集成于河网模型中;采用实测数据对上述不同维水动力和水质模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验证和计算,验证表明模型的计算结果和实测值吻合良好。(2)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可以改善水质,但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会使得水质变差,变化幅度为10% 左右,水质改善影响的主要季节是枯水季节。(3)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运行在较大程度改善了鄱阳湖水环境容量,其改善程度主要与不同方案在枯水季节的控制水位和水质浓度与规划水平的差距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对比各个方案的计算结果,对提高鄱阳湖整体水环境容量的方案排序为方案1>5>3>2>4;枢纽工程影响排序为方案5>1>3>2>4。(4)建设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后,DO的环境容量将会得到很大改善,NH3-N、BOD5、TN的水环境容量将会得到一定的改善;根据不同方案作用下剩余环境容量占最大环境容量的百分数随时间的变化过程,目前鄱阳湖DO有较大富余,氨氮和总氮已经达到50%,局部区域和时段已经超过了环境水质规划值;特别注意的是TP基本已经达到或超过水质规划标准。 4、研究成果可为鄱阳湖水资源保护、规划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该项目研究成果丰富,全面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工作内容,达到了预期目标,已经通过验收。

 

 

江西省水利科学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