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现代水利
阅读量: 来源: 时间:2010-03-23
 

大力发展现代水利

支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

 

引言:为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进一步提高全省水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对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重大意义和本质内涵的认识,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迅速投身到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热潮中去,从2月下旬开始,省水利厅厅领导带队分赴11个设区市开展了《支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现代水利》宣讲报告会。全省水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对此好评如潮,反响强烈。

 

支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现代水利 

省水利厅党委书记、厅长孙晓山

精彩观点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水利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检验性的巨大作用;

  鄱阳湖的生态,首先是水生态;江西经济发展方式是否科学,从鄱阳湖的水质、水量的改善与否可以得到验证;

  支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发展现代水利,其核心是提高水利支撑和保障能力,动力是创新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水利科技进步,重点是民生水利建设和强化水资源节约与保护;

鄱阳湖水利枢纽是4400万江西人民梦寐以求的民心工程,是“鄱阳湖生态经济生态区建设的关键工程、核心工程、头号功臣”;“调枯不调洪”新理念的提出,实现了由“控制”向“生态”的重大转变。

    

20091212,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大力发展现代水利,支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是摆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各级水利部门的首要任务。

水利是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基础和先导

水利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基础               

    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我省主要江河水均汇入鄱阳湖,由湖口注入长江,形成一个完整的鄱阳湖水系,这注定了鄱阳湖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中的独特地位,注定了水利的基础保障作用。

    作为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目前以占全省30%的国土面积承载了近50%的人口,创造了60%以上的经济总量。历年来不断修建的大量防洪、排涝、灌溉、供水等各类水利工程,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取得这一成绩最为基础的保障。

    未来一段时期是全省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重要时期,能源资源需求将加大,节能减排任务更艰巨,水资源需求和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更突出。尤其是由于区域内外生态环境的持续变化和全球气候变暖,鄱阳湖水位变化异常,连续多年枯水期出现历史罕见水位低、时间长的现象。鄱阳湖水体污染呈日益加重趋势,生态功能持续降低,保护“一湖清水”的压力不断增大。水位偏低、落差加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血吸虫孳生繁殖,威胁湖区群众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均需要水利发挥基础性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水利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先导

    首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本质内涵决定了水利的先导性。从生态来看,鄱阳湖的生态首先是水生态,如果没有科学的水资源管理、配置和保护,如果没有有效的水土保持建设,“一湖清水”将荡然无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特色”将大为“失色”。从经济来看,发展经济,调整结构,建设“新兴产业基地”,也必须水利先行。

    其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定位决定了水利的先导性。要建成全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区、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保障区、加快中部崛一起重要带动区、国际生态经济合作重要平台,都要求优先发展水利。构建安全可靠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调配有效的水利保障体系、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四大体系”中,水利本身就成为其中之一,且是其他三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目标的先决条件。

水利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果的“显微镜”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具体成效,一是体现在良好的生态得到有效的保护、提升,二是体现在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质量有较大的提高。经济发展如何检验,可以看GDP,可以看财政收入,可以看人均收入;生态状况如何检验,只要看看鄱阳湖的水。鄱阳湖的生态,首先是水生态,良好的水生态,必须有足够的水量、良好的水质;江西经济发展方式是否科学,从鄱阳湖的水质、水量改善与否可以得到验证。我省的GDP上去了,财政收入上去了,人均收入上去了,而我们的母亲湖——鄱阳湖还保持“一湖清水”,那么就可以宣布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取得了真正的成功。 

大力推进“三三三四”工程,以现代水利支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  

大力发展现代水利,支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立足“永远保持鄱阳湖一湖清水”的战略制高点,紧紧围绕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目标,以促进生态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主线,以提高水利支撑和保障能力为核心,以创新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水利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民生水利建设和强化水资源节约与保护为重点,大力推进“三三三四”工程。即:着力推进鄱阳湖水利枢纽、峡江水利枢纽和浯溪口水利枢纽“三大枢纽”建设;建设鄱阳湖模型试验研究基地、鄱阳湖水文水质监测基地、江西水土保持科技园“三大基地”;努力构建水资源持续保障体系、防洪安全保障体系和水生态安全保障体系“三大体系”;切实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四个安全”,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江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大目标任务

    一是提高城乡防洪减灾能力。加快实施峡江、浯溪口等建设骨干水利枢纽、鄱阳湖治理工程、五河重点段防洪整治、城市防洪工程、蓄滞洪区安全建设、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和防汛抗旱防治指挥系统等防洪工程,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到2015年,建成峡江、浯溪口两大水利枢纽,城乡防洪减灾综合体系进一步完善。

    二是保障生态安全、城乡供水安全和粮食安全。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灌区改造、病险水库(闸)除险加固、大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农田水利、农村水电、水利血防等工程建设,确保城乡生活、生产供水安全和生态用水安全。加快鄱阳湖水利枢纽的论证和前期工作,建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一控”龙头工程。

    2015年,基本完成现有病险水库、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基本解决现有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500万亩,新增小水电代燃料装机26万千瓦,万元GDP用水量比2009年降低15%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09年降低20%以上,地表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0%以上,建成鄱阳湖模型试验研究基地、鄱阳湖水文水生态监测研究基地,江西水土保持科技园达到国家先进水平。

    2020年,建成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恢复和新增灌溉面积115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425万亩,使有效灌溉面积达到3590万亩,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左右,初步形成较完善的农田灌溉体系,初步建成节水防污型社会,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三是加大水利改革与管理力度。深化水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流域管理和城乡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两大管理体制”;加快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推进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水利规划和前期工作管理;加快完善水法规体系;加强水利科技进步;加强水利行业能力建设。到2015年,鄱阳湖流域管理取得重大突破,初步实现城乡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初步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多元化的水利投融资体制。

切实做好六项重点工作

    一是加强规划和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做好《江西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编制;积极配合长江水利委员会加快编制完成鄱阳湖区综合规划、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加快峡江、浯溪口等水利枢纽工程,鄱阳湖蓄滞洪区安全建设,鄱阳湖区二期防洪工程第六个单项,五河重点段防洪整治等前期工作,等等。

    二是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水利基础设施地方建设资金的落实;加快骨干水利枢纽和重点堤防、五河重点段防洪整治等工程建设;推进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和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加强城市圈内2003000平方公里中小河流治理步伐,建立并完善山洪灾害防治和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等非工程设施建设,等等。

    三是加强民生水利建设。2010年年底前完成《全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规划》内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任务;在2013年年底前解决列入全国规划内的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力争2020年基本完成列入《全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内大型灌区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任务;积极实施水利血防工程和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加快以水土保持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步伐;加大小水电农村电气化和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力度;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等等。

    四是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落实以“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为核心的水权制度;加强水功能区的监督管理,核定水域纳污能力,实行最严格的纳污总量控制制度;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水量分配成果,建设和完善水资源监测网络,加强水资源的监测与监控,开展农村水环境整治,减少面源污染,积极推进水生态修复和湿地保护工作,等等。

    五是强化水利管理与改革。要以水资源管理为核心,积极开展流域综合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抓紧制定和完善鄱阳湖管理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和配套制度。加快水权制度建设步伐,大力推进水价改革。尽快修订《江西省征集防洪保安资金暂行规定》。充分发挥江西省水利投资公司融资平台的作用,加快形成以公共财政为主渠道的水利授资体制。依法加强河湖采砂管理,科学有序开采利用河砂资源。强化河湖岸线利用管理。加强水利规划和前期工作管理。进一步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水利行业能力建设等。

    六是推进水利科技创新。积极建设鄱阳湖模型试验研究基地和鄱阳湖水文水生态监测研究基地,开展鄱阳湖水生态环境保护和补偿机制、区域或流域纳污权交易、五河水库和鄱阳湖联合调度等重大课题的研究。争取将鄱阳湖区列为国家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试点地区;争取将鄱阳湖模型试验研究基地和鄱阳湖水文水生态监测研究基地建设纳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公用平台建设项目。

鄱阳湖水利枢纽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关键工程、核心工程、头号工程 

鄱阳湖水利枢纽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中的一项核心工程,是充分利用鄱阳湖优质充沛的水资源、发挥水利工程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工程,也是4400万江西人民梦寐以求的民心工程,是“鄱阳湖水利枢纽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关键工程、核心工程、头号工程”。

建设鄱阳湖水利枢纽极为重要和必要

    鄱阳湖是一个过水性、吞吐型的大型湖泊,“高水是湖,低水似河”,“洪水一片,枯水一线”。近年来鄱阳湖枯水期提前、水位偏低且持续时间长,水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湖区资源利用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对湿地及水生态环境的影响。据统计,正常年份鄱阳湖湿地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来此越冬的候鸟近100万羽,而枯水年份湿地面积降到不足500平方公里,候鸟不足50万羽。二是对供水、灌溉的影响。近年来连续低枯水位,使湖区近300万亩农田灌溉难以保障,数百万入口饮用水造成航深不足、航道堵塞,鱼类种质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对沿湖渔民生产生活带来较大影响。四是对湖区水质的影响。湖区水质呈明显下降趋势,氮磷(面源)污染较重,枯水季Ⅲ类以上水质不到30%。枯水期、丰水期纳污能力差别较大,汛期与非汛期水质差异明显。五是血吸虫病对湖区人民生命安全的影响。全省12.68万血吸虫病人主要集中在湖区,每年用于血防的费用高达近亿季。湖区丰富的旅游及动植物等资源利用因血吸虫病流行受到严重制约。六是三峡蓄水对鄱阳湖的影响。三峡水利枢纽蓄水期间对下游河段的河势调整、城镇供水、农业灌溉、通航条件、生态环境等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调枯不调洪”: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新理念

    建设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设想由来已久。在持续几十年的研究论证过程中,水利人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更新。2008年初,省委、省政府根据科学发展观提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构想,水利专家提出“调枯不调洪”建设新理念,由单一考虑经济目标向统筹兼顾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转变,由单一考虑本地区利弊得失向统筹兼顾整个长江流域的发展转变,实现由“控制”到“生态”重大转变,得到省委、省政府和众多专家学者肯定。

    规划中的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拟选址在鄱阳湖入江水道的屏峰山与长岭山之间,上距星子县城约12公里,下至湖口约27公里。工程将按调枯不调洪”和“江湖两利”的方式建设和运行,以保护生态和水资源、改善水环境、增加湿地面积、消灭钉螺、提高航道等级、发展湖区旅游及渔业等,并成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为全面分析、综合权衡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的利弊,找出将利兴到最大、将弊减到最小的办法,省委、省政府专门委托国内权威专家开展六大课题研究:鄱阳湖水利枢纽对湿地、候鸟影响及对策研究;鄱阳湖水生动物资源现状及其水利枢纽对水生动物影响及对策研究;鄱阳湖水利枢纽对水质影响及对策研究;鄱阳湖水利枢纽泥沙冲淤影响及对策研究;鄱阳湖水利枢纽防洪影响及对策研究;江湖关系研究。目前,根据《长江流域规划》及《鄱阳湖区综合规划报告》,综合考虑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影响,我们已提出了鄱阳湖水利枢纽的3种初步调度方案。

建设鄱阳湖水利枢纽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有利于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我国人均淡水资源只相当于世界的1/4。水利枢纽工程在枯水季可储存近80亿立方米淡水,可增强水体稀释降解能力,改善水质。

    第二,有利于维护长江中下游的水安全。三峡开始蓄水、长江中下游流量减少时,工程可为长江下游补充约42亿立方米的优质淡水资源;当长江下游遇咸潮倒灌、突发水污染事件等突发性水环境事件时,可调枢纽库存水量应急。

    第三,有利于湖区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可保障湖区数百万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用水,使湖区300万亩良田旱涝保收,增加冬季油菜等种植面积近千万亩。

    第四,有利于保护鄱阳湖湿地及生物的多样性。工程将提升水位,增加湿地面积,保护候鸟栖息地,从而更好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第五,有利于消灭血吸虫病。蓄水线以下有螺洲滩连续受淹一段时期后将成为无螺区,若辅以其他灭螺措施,基本能达到杀灭钉螺的效果,从根本上控制血吸虫病传播。

    第六,有利于旅游和航运事业的发展。湖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得到很好开发利用;使滨湖地区的各县(市)都有Ⅲ级以上航道贯通,为滨湖地区数百万群众脱贫致富创造极为有利的条件。

    鄱阳湖水利枢纽有着巨大的生态效益,凝聚了几代江西水利人的希望和梦想,希望包括全省水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在内的社会各界对此大力支持,并成为这一“关键工程、核心工程、头号工程”的积极宣传者、亲身参与者和有力建设者,一定把这项科学工程、生态工程建好并成为水利史上的标志性工程,圆满完成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交给的光荣任务,让江西几代人的梦想变成美好现实。      

    鄱湖春早东风劲,快马加鞭催征程。我们要以现代水利的新发展,有力支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实现江西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江西水利的明天将更加春意盎然!

江西省水利科学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