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红壤水保撑起科技绿荫
阅读量: 来源: admin 时间:2009-07-13

来源:[中国水利报] 作者:[毕玉娟]


——记江西省水土保持研究所

    作为我国南方唯一的综合性省属水土保持研究机构,江西省水土保持研究所的科研工作,近年来越发引起业内的广泛关注。

    2008年11月25,由该所承担的水利行业大型科研项目——“水土保持措施调控鄱阳湖径流泥沙技术研究隆重启动。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江西省人大的有关领导、专家以及中央和地方多家媒体的记者参加了启动仪式。今年611日,江西省首台水土流失监测车正式启用,这台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流动监测设备,将大大提高水土流失监测的准确性、快速性和科学性。一个省级科研机构,何以在全国水保科研的舞台上唱出了大戏呢?

找准定位——

紧紧围绕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绿色生态江西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目标,充分发挥自身水保科研优势,开展系列基础研究、项目建设和科技推广工作

    江西省水土保持研究所始建于1964年,因文革等历史原因于1968年被迫终止工作,后经江西省政府批准恢复重建,并于1989年正式独立开展工作。

    20年来,该所已成长为一个集水土保持科研实验、技术推广、规划设计、科研咨询与培训示范于一体的综合性水保专业研究机构,先后承担完成了60多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农业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水利部科技推广计划、江西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等重大科研课题和技术推广项目,花岗岩侵蚀区水土保持植物优化组合及其效益研究”“优良水土保持植物蔓荆开发利用等一批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有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江西省乃至我国南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在全国首批取得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甲级资质水土保持监测甲级资质后,作为一个要在市场中求生存的事业单位,在稳住科研一头放开市场一片的取舍中,如果把天平倾向后者或许也是可以理解的选择。然而,在事关未来发展方向的抉择中,所长方少文却有着自己的清醒认识。他说,科研单位的核心竞争力与立身之本,就是自身的科研实力,无论市场有多大的利益诱惑,任何时候也不能偏废自身的科研能力建设。

    方少文说,江西省水保所的科研将始终围绕全省水保工作的重心找准定位。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绿色生态江西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目标。围绕这一战略目标和全省水利中心工作,可以开展许多课题,水保科研工作天地广阔。

    正是基于对宏观形势的清醒判断与准确把握,江西水保所才有了抢抓机遇的行动和跨越式发展的成果。2008年,围绕水土保持工作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仅有50余人的江西水保所,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9项、江西省水利科技项目8项,当年成功立项12个,项目经费达400多万元,是2007年的7倍多。在这些项目中不乏红壤抗重力侵蚀评价指标及空间变异研究”“红壤山区急陡坡土壤侵蚀研究等国家自然基金项目。

扩展平台——

科研项目的实施需要平台作支撑,而建设科研基地和壮大人才队伍则是平台建设的重要内容

    为增强水保科技创新能力,推进江西水土保持科研的快速发展,2008年以来,江西水保所在科研基地建设方面推出了三大举措。一是在所内成立南方红壤区土壤侵蚀与防治技术重点实验室。二是对江西水土保持科技生态园的技术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三是加速推进小流域治理示范研究基地建设。

    重点实验室以南方红壤为研究对象,以土壤侵蚀与流域水土资源优化配置和研究为重点,通过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与示范推广,未来将成为国内先进的科研与学术交流基地、理论与应用人才培养基地、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基地。而技术升级后的水保科技示范园,其水土流失数据自动采集系统、土壤墒情自动监测系统、气象自动观测系统等,能够自动监测径流泥沙、土壤水分变化以及气象数据,并实现了科技园数据采集的远程管理,为进一步提高全所科研水平增添了新的助推器。结合全省农业产业发展需要,江西水保所正在积极推进赣南脐橙、南丰蜜橘、广丰油茶、修水蚕桑、赣县崩岗等五大水土流失治理示范研究基地建设。

    人才队伍的实力决定着科研单位的整体水平。江西水保所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抢抓人才,贮备科研力量。为引进高层次人才,去年以来,所里建立了开放式研究基金,吸引名校博士生加盟科研队伍,鼓励国内外优秀科研工作者依托重点实验室开展工作。全所还打破固有观念,解放思想,逐步加大了聘用和兼职人员的引进力度,引进博士1名,面向社会招聘优秀专业技术人才11名,同时还聘请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工程学院等水土保持领域优秀中青年科技人员为兼职研究员,参与水保所的重大课题研究。

    在引进人才的同时,江西水保所对一线科研力量也加快了培养步伐。去年,全所人均4次参加专业技术学术交流或岗位培训,有8人攻读更高层次的学历,力度空前。通过引进和培养,一支结构优化、特点突出、业务精湛的科技人才队伍正在壮大,为江西水保所的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营造环境——

一支实力雄厚的科研队伍,如果拥有人心思进、蓬勃向上的干事环境,人才的集聚效应则会成倍释放

    走进位于南昌市青山湖南大道的江西省水保所,花园式的办公环境令人精神立即为之一振。位于办公楼一层的健身室、小型咖啡厅,让研究人员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找到了一处放松休憩的港湾,而配套完善的职工食堂和午休房,更让科研人员体会到以人为本的亲切内涵。

    如果说这只是一个生活层面的环境,那么所里不断增加的学术交流与业务合作机会,则为所有科研人员营造了一个引力十足的业务环境。仅2008年,江西水保所就与中科院、中国水科院、江西农业大学等单位,进行学术交流或共同举办讲座等活动12次。除了独立承担的课题外,江西水保所还拥有一批与河海大学、中科院南京土壤所等单位的技术合作课题。20093月,江西水保所与水利部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就共同筹建省部联合重点实验室,积极推进科研成果推广和转化,联合申报水保重大科研课题,联合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和设施验收评估等多个方面,达成共识。

    郑海金是这支平均年龄只有34岁的科研队伍中的一员,工作5年就已多次参与所里的重要课题研究,目前在岗攻读北京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谈起自己的单位和工作,她言语间流露出的那份自豪感,颇具感染力。

    迄今为止,江西水保所已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励30余项,取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2007年、2008年,又连续两年荣获大禹水利科学技术二等奖。

    在科研实力不断增强的同时,全所的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也绽放异彩。在荣获全国水利科技工作先进集体、江西省直机关文明单位等称号后,2007年,江西水保所又在首届江西水利桂花节金桂秀水文艺晚会上,喜捧组织奖金奖,自编的舞蹈《红印象》还荣获第一届全国水利系统水利法制宣传优秀文艺节目舞蹈类二等奖。在2008年第二届江西水利桂花节上,获书画、摄影、篮球、乒乓球、诗歌散文朗诵等比赛组织奖银奖。

    红壤作为我国重要的土壤资源之一,其水土流失问题研究依然任重道远。立足我国南方红壤侵蚀区,江西省水保所正以昂扬向上的姿态,向国内一流水保科研单位迈进。海阔凭鱼跃的事业环境,激励着每一位科研人员,不断扩大的事业舞台,又吸引着更多的业内才俊。而所长方少文嘴边常说起的一句话却是:要干的事太多,我们最需要的还是人才。


江西省水利科学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