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水科院迅速开展鄱阳湖区特大旱情调查监测
阅读量: 来源:水土保持研究所 文:聂小飞 图/聂小飞、肖磊、宋月君、周春波、左继超、乔恋杰、王璐 时间:2022-08-30

2022年7月以来,受持续高温少雨和长江来水偏少共同影响, 江西江河水位不断走低,赣鄱大地旱情蔓延加剧,鄱阳湖于8月6日进入枯水期、8月19日进入低枯水期,接连刷新1951年有记录以来最早的退水纪录,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水位持续快速下降。 8月28日上午10时,鄱阳湖标志性水文站星子站水位已降至9.17m。鄱阳湖水面严重萎缩,湖区旱情日益严重。

 

闻令而动迅速出击

旱情就是命令!抗旱就是责任!

为准确把握特大干旱对鄱阳湖区居民生活、农业生产及鄱阳湖生态环境的影响,8月26日,受省鄱建办综合处委托,省水科院紧急组织省水土保持监测中心专业技术人员奔赴鄱阳湖区各县(市、区),开展旱情调查监测。

我是党员我先上,省水科院专家闻令而动、6名党员主动请缨, “这是我工作以来执行过最紧急的任务”,调查组成员聂小飞博士说,“周五中午12点接到任务,下午2点从单位出发,期间还要提交出差申请、后勤部门租车、调查组确定调查点位及路线、无人机准备……”,所有的准备工作能够在短短的2个小时内完成,除了调查组前期的充分积累,也离不开全院上下在抗旱应急保障方面的通力配合。

调查组成员快速备战,兵分四路,南起抚州市崇仁县航埠镇、上饶市余干县康山大堤,沿鄱阳湖周边区域途经南昌市进贤县、南昌县、新建区,九江市永修县、共青城市、德安县、庐山市、都昌县、濂溪区至鄱阳湖湖口,历时2天,行程一千两百多公里。调查组成员迎着朝阳,顶着烈日,冒着酷暑,送走晚霞,走进村庄农户、田间地头、河道湖滩,通过问卷调查、现场拍照、无人机航拍等多种形式,详细记录鄱阳湖区旱情现状。

image001.png

鄱阳湖区旱情调查点位分布图(宋月君 制图)

image003.jpg

抚州旱情调查(周春波、左继超 摄)

image005.jpg

九江旱情调查(聂小飞、赵黎雯摄)

系统调查精准支撑

在鄱阳湖区亲眼目睹旱情的专家们被严重的旱情震惊了。

上游来水锐减,湖区入湖河流只剩涓涓细流。往年同期宽阔的湖面,如今尽数出露,裸露的湖滩及一望无垠的草地随处可见。零星分布的大小水洼及遍布湖滩的裂纹,宛如鄱阳湖满身的伤痕。

image007.jpg

鄱阳湖水面急剧萎缩,草地泥滩交错分布,湖床皲裂随处可见(聂小飞 摄)

灌溉水源极度匮乏,随处可见濒临干涸的水塘内放置的灌溉水泵。河道水位过低,灌溉站提水受限。水稻灌溉用水难以保障,边角田块尽数皲裂绝收。旱地受灾严重,田间作物已经出现明显的凋萎迹象,贫瘠地块作物已然枯萎。小型水库水位见底,村塘大部分干涸,鱼塘水面明显萎缩。

灌溉设施与受灾作物.jpg

灌溉用水极度紧张,边角田块濒临绝收(聂小飞、肖磊、宋月君、王璐摄)

image011.jpg

水库村塘几近干涸,水产养殖亦受波及(聂小飞摄)

碟形湖水量大幅减少甚至干涸,鱼虾螺蚌几近死亡,度夏候鸟食物缺乏。洲滩提前出露,湖滩大面积裸露,湿地植物早生长,严重威胁越冬候鸟的食物来源。

image013.jpg

碟形湖濒临干涸,候鸟环境栖息严重恶化(肖磊摄)

抗旱保秋,刻不容缓。倍感紧迫的专家们马不停蹄地开展调查,通过本次调查,初步查明了鄱阳湖区目前旱情形势,掌握了鄱阳湖生态环境面临的威胁和湖区居民的防旱抗旱需求,是为我院发挥科学引领作用,助力全省防旱抗旱、打造“模范单位”的重要举措,也是践行“我是党员我先上”防汛抗旱主体实践活动的具体体现。

尽管历时2天的沿鄱阳湖岸线旱情调查监测已经结束,但固树立抗大旱、抗久旱的思想,做好打“攻坚战”、打“持久战”准备的水科人的仍在紧锣密鼓推进着各项抗旱支撑工作。

 

 


江西省水利科学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