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显担当,积极作为强支撑——防灾减灾与水工程安全研究所服务江西水利高质量发展
阅读量: 来源:防灾减灾与水工程安全研究所 黄志文、周苏芬/文 黄志文、陈斌、周苏芬/图 时间:2023-08-09

为深入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省水科院防灾减灾与水工程安全研究所(以下简称防灾所)党员干部职工以学促干,积极担当、主动作为,破解水利工程水力学技术难题,为我省水利高质量发展做好技术支撑。

“挑灯夜战”显担当

自3月份以来,防灾所承担的“赣江南昌城区河段河工物理模型试验”、“焦石拦河闸坝枢纽工程焦石泄洪闸水工模型试验”、“康山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工程分洪闸水工模型试验”及“乐平水利枢纽水工模型试验”项目相继开展试验研究,这些项目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时间紧”,急的时候几乎是一天一个询问进度的电话。

1.png

赣江南昌城区河段河工模型试验

2.png

康山整体模型试验

然而,模型试验是个“技术活”,模型设计、模型制作、试验测量、方案修改、数据分析缺一不可。面对多个试验任务同时进行的现状,水力学模型试验团队虽然心急如焚,但再急也不能放松要求,必须得耐下心来仔细把控试验中的每一个环节。

3_905x828.png

工作掠影

试验正值酷暑,白天模型试验大厅温度可达40℃以上,进去不到几分钟就汗流浃背、衣衫尽湿;到了晚上,蚊子隐隐聚若雷,噆肤不知足,然而这些都没有让大家退却,始终坚持在试验现场。在团队交流群里,每天出现最多的就是——“大家吃完晚饭再来测下这个工况”“李工,辛苦你明天6点多起床把工况调稳,早上8:30左右开始测量,争取今天放2~3个工况”“焦石测完没?到康山这边来测一下”......现场试验完后,团队还要抓紧时间,利用试验间隙、晚上或周末整理分析数据,这也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期间,团队成员陈斌迎来了自己的小女儿,短暂休假后,他就毅然回到共青模型基地继续开展试验;刚到单位报道的刘越第一时间就奋战在模型试验现场;由于人员不足,副所长黄志文也一直冲锋在模型试验的第一现场。

从3月到7月,防灾所上下“白+黑”、“5+2”的工作,始终坚持轮流试验、穿插试验、忙完这个接着又到下一个,按时保质提供试验成果,为工程设计提供技术支撑,切实保障工程按时开工。截至目前,“赣江南昌城区河段河工物理模型”“焦石拦河闸坝枢纽工程焦石泄洪闸水工模型”“康山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工程分洪闸水工模型”已经完成所有试验任务及报告编写,“乐平水利枢纽水工模型”完成模型制作,下一步将开展模型验证工作。不推脱、不抱怨,他们以实际行动彰显新时代水利科研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凝心聚力”破难题

每个水利枢纽工程都有其独特之处,在试验过程中会面临诸多新问题,如何去破解这些难题,需要我们试验人员求实创新、潜心钻研。

赣江南昌城区河段河工物理模型尾门控制断面距试验河段较远,如何控制是个难题。团队通过各种途径请教咨询,经过反复探索,最终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取得良好的验证效果。为解决有线流速仪在大面积流场测量效率低、耗时长的问题,团队采用更加先进的无线流速仪进行测量,极大地提高了测量效率,缩短了试验时间,为按时提交试验成果奠定了基础。

图片1.png

动床模型选沙

图片2.png

 动床铺沙

模型试验选沙是康山蓄滞洪区分洪闸下游局部冲刷试验中遇到的另一个难题。现有泥沙起动公式适用于原型沙,对于轻质塑料沙起动流速至今没有统一的计算公式。为确保模型沙与原型沙的起动相似,团队开展了轻质塑料沙起动流速试验,为动床选沙奠定基础,成功选出了模型用沙,保证了试验结果的可靠、可信。在冲刷试验中,受试验条件限制,原有的地形测量装置无法在试验中运用,如何测量冲刷后的地形成为又一个难题。经过设计与改装,团队自制了地形测量装置,成功解决了冲刷地形测量难题。

“科技支撑”强服务

模型试验的目的是验证优化设计方案,并为工程运行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

焦石拦河闸坝枢纽工程布置复杂,运管单位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缺少具体的闸门调度方案,工程调度运行极为困难。为此,团队试验提供了枢纽运行泄流能力曲线及闸门不同开度下枢纽最大过流能力,为闸门运行调度提供了基础数据。

康山蓄滞洪区分洪闸进口水流存在较大凹陷,可能对康山大桥桥墩附近产生不利影响。团队数次试验通过修改扶壁式挡墙结构型式,很好地改善了此种不良流态,为工程安全提供了保障。

路虽远,行则将至。物理模型试验工作既是“技术活”,又是“体力活”,搬测桥,扛仪器,战酷暑,抗寒风,他们时常被笑称为“科研民工”。然而,艰苦的试验环境、超长的试验时间、繁重的工作强度、无规律的作息时间,一切的困难都不曾难倒这群兢兢业业、敢于吃苦、勇于前进的可爱“民工”。大家拧成“一股绳”,在团结协作中干出了实实在在的成效,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为江西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江西省水利科学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