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水利 芳华永存】素心托高洁 山河功业存 ——记江西省水利科学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杨洁
阅读量: 来源: 文:任东升 黄志珍 时间:2021-08-03

杨老师赣南30年野外调查-于都2008年12月21日_副本.jpg

年轻时的杨洁在开展野外调查工作


杨洁,1958年8月生,博士,二级教高,水土保持专家,原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原水保院”)副院长,江西水土保持科技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水利先进工作者、全国水利科技工作先进个人、全国水利系统奉献水利工作突出贡献先进个人、水利部5151工程部级人选、江西省突出贡献人才、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江西省优势科技创新团队领军人才、江西省首席水利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吃苦是传家宝。投身江西水利科技事业三十余载,她坚守初心,一直扎根水土保持科研事业,心向基层,服务为民,足迹遍布赣鄱大地的山山水水、沟沟壑壑。

奉献是家常饭。即使面对病魔,依然不惧风雪,以怒放的生命,将满腔热血无私地奉献给她所钟爱的水土保持科研事业。

为水利苦行,为科研先行,人们都向幸福奔跑,她却偏向艰苦挑战。对青山绿水矢志不渝的追求和热爱,让她像一把烈烈燃烧的火炬,引领着一批批青年科技才俊投身水利科技事业;她更像是插在山川大地上的一面猎猎风旗,用生命的厚度活成了一本“行走的榜样之书”。


蔓荆成就最初的梦想

刚进入原水保院工作时,由于没有系统学习过水土保持专业知识,杨洁同志一边干一边学,在工作中勇挑担子,磨炼自己。为积极寻找化学专业与水保科技的结合点,她潜心研究水保植物的开发。经过一番深入调查,她把目光瞄准了具有保健功能的水保植物蔓荆,当时大家对蔓荆的认识仅停留在固沙方面,而她决定研制蔓荆保健饮品。那时的科研条件异常艰苦,实验室只有一个简陋的小房间。没有实验器材,她就骑着自行车跑了大半个南昌,去市场上淘最便宜的器材;没有消毒设备,就用高压锅蒸煮消毒,像这样面对困难迎难而上的例子不胜枚举。

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研发成功,她以蔓荆作为沙地水土保持和新的保健资源利用为核心,作为主要负责人申报的国家“八五”攻关项目《优良水土保持植物-蔓荆开发利用》获得了立项,首次成功开发了蔓荆口服液及其提取制备工艺,制定了技术指标和检测标准,并获得国家专利,填补了我国蔓荆作为保健功能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的空白。项目依据蔓荆生长习性,从沙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群落结构稳定性出发,开展了蔓荆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丰产栽培技术、蔓荆固沙改土作用的研究,研究成果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并获得多个奖项,该技术于2007年列入水利先进实用技术重点推广指导目录。

由于蔓荆是一种生长在贫瘠土壤中的植物,杨洁在那时就开始思考能否将蔓荆的抗性基因提取出来,使得其他经济作物也能在那种贫瘠的土壤中生长。因此,她想通过出国深造来实现梦想,最终在1998年作为访问学者赴以色列农业部Volcani研究所进修3年。后来,她才知道自己的那个梦想实际上就是转基因,但当时条件尚未成熟,无法实现。“即使到现在我退休了,我还是不死心,我相信技术成熟的那一天,会有人替我实现这个梦想。”杨洁很坚决地说。


重点实验室的“拼命三娘”

在国外进修的那几年,杨洁愈发觉得国内科研环境以及科研水平的落后,她想打造一支专业人才队伍,构建一个红壤区水土保持综合研究平台,于是有了成立重点实验室的想法。归国后,在单位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她的积极组织下,2008年南方红壤区土壤侵蚀与防治技术重点实验室批准成立了。

实验室成立后,杨洁被任命为主任,并抽调五名年轻的研究生作为实验室科研人员。当时人少任务重,作为实验室的主任、“家长”,那段时间,她始终冲在第一线,身体力行,加班加点,在劳累中享受快乐,在拼搏中燃烧激情,因为她还有个更远大的目标,就是要把这个重点实验室建成省级重点实验室。在她的带领下,该重点实验室连续三年拿下了水利部公益性行业专项,后来还拿下了水利部重点推广项目,并于2009年列为省水利厅重点实验室。经过四年的辛苦创建,最终成功入选省级重点实验室,实现了我省水利系统省级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它的诞生为水土保持科研创新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工作之余,杨洁既是大姐,又是老师。她非常关心关注年轻科研骨干的成长和培养,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对待,经常苦口婆心地做一些思想工作,也会尽自己所能牵线搭桥,为他们提供更好的锻炼机会。不论外派、上调还是出国、考研,她都非常支持,也会主动去帮助他们。正是这种开明开放的思想,使得这些年轻的科技工作者对单位充满了归属感,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到水利科技事业中。

为了全身心投入工作,她把家里的老老小小、里里外外都托付给丈夫一人默默承担,忽略了对家人的关心和照顾。她对年迈的父母,体贴的丈夫,懂事的儿子,内心充满了歉疚。舍小家顾大家,舍小爱顾大爱,她把所有的爱都隐忍地放在了心底。因为她知道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热爱这份事业,就要为之奋斗、永不停歇,这种“拼命三娘”的精神感染着周边人奋力拼搏、砥砺前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逐梦科研结出累累硕果

情系水利终无悔,苦乐年华写春秋。

为更好地服务于绿色生态江西的建设,杨洁同志作为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水保专家,多年来她在自己的岗位上辛勤耕耘、刻苦攻关,取得了一大批卓有成效的科研成果。

她先后支持和参加了近40项重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水利部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水利部公益性行业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国家人事部留学人员资助项目等。作为省内专家,参加了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水利部联合组织的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江西片),并完成4个专题报告;参与总结了江西省水土流失典型区—赣南地区的水土保持关键技术体系,提出了江西省十大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模式,为江西乃至全国的水土保持治理提供了技术参考和支撑,研究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与示范,构建了红壤侵蚀区水土综合整治技术体系,包括蓄水保土、坡面水系工程优化配置、农路基础设施配套和水土保持耕作等四项关键技术,为红壤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整治提供了技术参考。她还积极参与国家和地方生态建设工作,在江西省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主要策划人之一,完成了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的规划和建设,科技园先后被列为“全省青少年生态教育基地、全国首批水土保持生态科技示范园、国家水利风景区、水利部鄱阳湖水资源与水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三大基地之一,以及教育部、水利部“全国中小学水土保持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等,并得到前水利部部长陈雷的肯定。

突出的表现和扎实的学术造诣,得到了同事、领导以及同行的充分肯定和认可,她的科研成果先后获得江西省科技进步奖、大禹水利科技进步奖,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科学技术奖等奖项30余项,为单位赢得了诸多荣誉。

2019年,她负责的课题《农事活动影响下红壤坡地水土流失防控关键技术与应用》科技成果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她和她的团队不懈追求真理、潜心创新创造的结果。该奖项实现了水保科研成果的新突破,填补了单位在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的空白,该成果对南方红壤区坡地农林生产过程中水土流失防治、土壤地力提升、面源污染防控、生态功能提升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抗癌斗士”彰显巾帼本色

因为常年加班熬夜,得不到及时休息,从2012年开始,她的身体越来越糟糕。到医院做检查后,医生建议她立即手术,但因为忙于工作又经常出差,导致手术一再搁置。直到医生打电话告诉杨洁要防止癌变,她这才引起重视,但那时她的病情已经恶化了。住院期间,她一躺就是两个多月,可她仍不忘工作,不顾医生、家人的叮嘱,坚持躺在病床上办公,身体刚恢复就回单位上班了。

期间,她病情反复,不得不多次手术,但面对癌症,她学蔓荆逆境生长,道出“人终有一死,与其躺在病床上等死,还不如做点实事”的豪言,尽显巾帼本色。2017年,正值单位与华中农业大学共同申报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杨洁刚做完手术就直奔武汉,作为课题承担单位参加项目答辩。最终,项目如愿立项,这也是单位历史上第一个作为课题承担单位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

芳华虽已逝,初心从不改。2018年,她退休了,本以为可以安心休养身体、安享晚年,但她不顾身体抱恙,依旧耕耘不辍、奋战在科研一线,手中在研的两个国家级重大项目立项不易,分量很重,她依然要为江西水利科技事业做贡献,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三十多年栉风沐雨,杨洁同志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真正践行了新时代水利精神,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为他人点灯指路。我们相信,正是因为有许多像杨洁一样的水利科技工作者正在默默奉献,我国的水利事业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江西省水利科学院微信公众号